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高中地理必修2:第1章 第3节
第一章 第三节
基 础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
截至2017年末,我国人口约14亿。而我国清朝时期的人口只有4.3亿。据此回答1~2题。
1.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 C ) A.资源数量
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2.下列决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 ) 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B.放宽生育政策,增加人口数量 C.追求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
D.建设高耗能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 第1题,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关系,故选C。第2题,中国人口多,地域广,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使得资源量相对增多,使用时间延长,提高应用价值、养活更多人口,故选A。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C ) A.土地面积更广阔 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B.矿产资源更丰富 D.草场资源更丰富
4.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 B ) A.①
B.②
C.③ D.④
5.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的派别是( C ) A.乐观者 C.中间者
B.悲观者 D.都不可能
【解析】 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交通闭塞、经济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受到限制,因此环境承载力比北方地区小。第4题,提高青藏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求人口规模应该上升,但青藏地区耕地有限,因此只能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管理水平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第5题,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有三个派别:乐观者、悲观者、中间者。中间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2018·湖北孝感高一期末卷)根据下表,回答6~7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 200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2000~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 2010年常住人口 0.35%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 1 961万 2 300万 604万 3 000万 6.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C ) A.环境承载力为2 300万 C.环境承载力为3 000万
B.人口合理容量为1 961万 D.人口合理容量为3 000万
7.与上海市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 ) A.水资源 C.消费水平
B.矿产资源 D.科技条件
【解析】 第6题,环境承载力为最多可容纳的人口数量,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的人口数量为3 000万人,即北京市的环境承载力为3 000万人;北京市的人口合理容量就是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所容纳的人口数,为2 300万人。故选C。第7题,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与上海市相比,北京市水资源短缺,成为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
二、综合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 0.1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6 200 面积 (平方千米) 22万 耕地 (平方千米) 8万 森林面积 (平方千米) 7.5万 年径流总量 (立方米) 5.105亿 森林面积(公顷) 0.1 淡水(立方米) 2 000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0.001_3_km2/人__,森林面积__0.001_2_km2/人__,淡水__8_234_m3/人_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耕地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__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__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淡水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__。
【解析】 本题主要是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第(1)题,由表2中数据计算可求得答案。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因素。第(3)题,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但要注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
综 合 提 升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吉林长春高一期末卷)以每年人均消费粮食200、300、400千克分别作为衡量温饱、小康、富裕的生活水准指标。下表为我国东部某市2000~2010年间在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种生活标准下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表中承载率=实际人口数÷承载人口数。据此回答1~2题。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人口数量/万 59.55 59.35 59.36 59.28 60.71 60.84 60.97 61.09 61.21 61.33 温饱型承载率/% 45.72 46.91 53.03 57.49 58.67 58.60 58.53 58.46 58.38 58.32 小康型承载率/% 68.57 70.36 79.55 86.24 88.01 87.92 87.80 87.68 87.58 87.48 富裕型承载率/% 91.43 93.82 106.06 114.97 117.36 117.20 117.07 116.92 116.77 116.64 1.按照小康型生活水准指标,该市2010年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万)接近( C ) A.105.16 C.70.11
2.表中数据说明( B )
A.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承载率数值越小,表示该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空间越大 C.该地区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与生活水平呈正相关 D.按富裕型生活水准指标,从2002年开始需要进口粮食
【解析】 第1题,根据承载率=实际人口数÷承载人口数,结合表中数据即可求出按照小康型生活水准指标,该市2010年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约为70.11万人。第2题,根据承载率=实际人口数÷承载人口数可知,承载率数值越小,表示该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空间越大。故选B。
生态承载力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回答3~4题。
B.88.91 D.116.64
3.图中没有生态赤字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B ) A.新疆
B.西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