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届高考语文复习三模拟精华大全诗词鉴赏之曲
⑴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湿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⑵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 答案 ⑴流水 白云
⑵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
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解析 ⑴中紧紧抓住“温润柔美”和“飘逸渺远”,框定前四句,沿特点找意象。 ⑵中要明白是借景抒情的写法,要从景物中分析作者的感情。还要调动学过的知识来理解。 【评注】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该题的难点就在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答,掌握鉴赏技巧,明白解题规律,应该是重点。 3.(05上海春招)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3)题。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⑴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
的盛况。
⑵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答: ⑶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两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
答: 答案 ⑴元宵
⑵如:“涌”首先将灯光比喻为“波”,花灯层出不穷,就像“涌动”的美景。“飞”字将无形之声形象化,写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⑶如:“万家灯火,十里江岸,华丽明亮。水上浮灯,五光十色;船上花灯,龙飞凤舞。灯火倒映江中,随
着水波闪动变幻,江岸水上,交相辉映。美丽可爱的元宵之夜啊,灯船在水上闪现、巡游,使人如入蓬莱仙
境。香烟缭绕弥溢,笙歌喧闹震天,整座城市如在祥云之中,真是如幻如梦的世界。 解析 ⑴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推断。从诗歌的题目“江岸水灯”和句子“万家灯火闹春桥”“可怜宵”可以推断。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词语的赏析,试题所选的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要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阐明。
⑶本题查考理解和想像能力,是对文意的个性化表达,是一个创新的题目。突出重点词语,如“灯火”“闹”
“桥”,想像合理,描写生动流畅。
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
2009年联考题
1.(河北正定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
(3)题。
[双调]殿前欢梅花景
元启(元)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祥老笔①应难画,别样清佳。 据胡床再看咱②,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③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注释】 ①逃祥老笔:南宋家杨无咎,号“逃祥老人”,以擅画梅花着称。②据:靠。咱:句末语气词。③大都来:只不过。
(1)“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3)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
答: 答案 (1)月下梅影
(2)作者以妻子的嗔怪(或骂)(要点嗔怪、娇嗔或骂),侧面描写(或者爱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要点“爱梅情深”或“对梅的痴情”)。
(3)作者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要点“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要点“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趣(要点“高洁的情趣”)。意思对即可。 2009年9月更新
1.(辽宁省沈阳市二十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玉鞭蓉]喜雨 (明)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②芃(péng):茂盛的样子。
(1)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支小令抒情的方式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2)这支散曲的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绕有情趣。(答对两点即可) 2008年联考题
(08东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寿阳曲 潇湘夜雨 (元)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1.开篇“渔灯暗”中的“暗”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 “暗”字,写出了夜晚“渔灯”的昏黄暗淡,巧妙地体现了题目中“潇湘夜”的特点,同时,以“暗”字开篇,为全曲奠定了暗淡感伤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解析 “暗”的表达效果需联系全曲的内容来分析。所以答案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环境特点、与标题的关系和对全曲基调的烘托。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
2.“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这两句是怎样表现“心碎”的,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 第一句是叙写离人之状,间接表现离人之苦。第二句直接抒发离人之情(直抒胸臆)。“孤舟五更家万里”中的“孤舟”是暗写离人的孤单和孤苦,“五更”言夜之深,“万里”则言离家之远。这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离人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是间接表现“心碎”。“是离人几行情泪”,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发思家的痛苦,是“心碎”的具体情状。(意思对即可)
解析 前一句的“孤舟五更”写景,“孤”字明写舟,实写人,这是借景来间接抒情 。“五更”说明诗人深夜不能眠,也从时间上间接烘托了“孤”的心情。后一句的“离人”一词
点出了“孤”的由来,而“泪”是孤寂感情的外现,这些都属于直接抒情。 2006~2007年联考题
1.(07福州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
己勉强登高。乌纱泛
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1)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答: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
答案 (1)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
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
实中人老发白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而要“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2.(06黄冈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考试)阅读《桃花扇·哀江南》中的一段唱词,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销。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
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瘦红叶无个人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