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与实现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与实现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文章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C语言;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Program and Implementation Chen Yu
(Chongqing Education College,Chongqing400067,China)
Abstract:\science major basic course,the course has a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This paper proposes the u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project task-driven approach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in practice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Keywords:C language;Project approach;Task-driven approach
一、引言
据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制定的“国家技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之计算机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指出,我国软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达到35-40万人/年。而每年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只有6万人左右,用人单位对高素质软件工程师的需求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1]。《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是计算类专业基础课,后续专业课多以其为前序课程,对学生专业发展非常重要。由于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同时该课程又是学生首先接触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所以很多学生学习起来都感到困难和吃力,并不同程度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状况,应尽快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从知识链接的角度看,课程知识点的教授相对孤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运用。 2.从实践运用的角度看,实践性教辅材料缺乏,实践教学零散,难以形成动手实践的整体印象。实训任务知识零散,每个实训任务单独分布,没有把实训任务具体到某个具体的工作情境中,缺乏系统性。 3.从知识迁移的角度看,前修后续知识不连贯,
课程相对独立,难以适应项目整体开发需要。教师们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系统地规划,造成了各课程之间衔接紧密度不够,导致前修课程的基础作用不强,不利于综合实践运用。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编程效果不佳的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任务分解、错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为实施细则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具体可以按以下方案实施: 1.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2.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将学习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对应的小任务,学有所思的学生接着完成下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发展目标对应的任务,学有所创的学生还应继续完成后面开放性的任务。
例如我们在讲授中设计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项目为主的学期任务,在实践教学中将其分解重构为若干项小任务。教师讲授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任务可设计为编程计算某学生的总分、平均分;选择结构的任务可设计为输入某学生的C语言成绩,输出该学生成绩的等级;循环程序的任务可设计为输入学生性别,统计男女生人数等。这些任务贯穿在整个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形成一个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体系,有效地避免了教与学、学与做等环节的脱节,提高学生使用C语言综合开发实用程序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
在《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目的在于把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