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干谒诗的类型
唐代干谒诗的类型
张荣靖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3)
摘 要:干谒作为一种请求援引、擢拔,以增加入仕希望的行为方式,始终和古代士子的仕途休戚相关。作为其主要形式的干谒诗在唐代形成了一枝独秀的局面。本文在参考诗歌的创作年代和干谒对象身份的基础上,主要根据干谒目的之不同将干谒诗厘分为四类,从另一个侧面来初步感知唐人的求仕之路。 关键词:干谒诗 干谒目的 仕途 分类
干谒诗作为一种带有明确请求援引目的的诗歌类型,自汉以来,历代都有,而在唐尤为壮观,不仅创作队伍庞大,数量可观,成为唐代诗坛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且一些经典的干谒诗句历久弥新,被累世传诵,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等等。所以对干谒诗进行研究不仅有意义,而且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在葛晓音先生《论初盛唐文人的干谒方式》一文的基础上,参考诗歌的创作年代和干谒对象的身份,主要根据干谒目的的不同将干谒诗进行细致的分类研究。
干谒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分法,按照干谒目的不同,或为求取科举而干谒,或为授官、铨选而干谒,或为入幕出幕而干谒。以干谒者身份的不同又分应考士子、有出身人、前资官、在朝官员等。在干谒方式上则又有互利法、恳请法、激将法等不同。因为干谒诗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我们就从干谒诗的写作时间、干谒者的生活状况及干谒者的身份出发,以干谒目的的不同来对干谒诗进行分类研究。
一、求取科举登第的干谒诗
唐代科举主要有常科、制科两类。因此,求取科举入仕的干谒诗也相应地针对常科、制科而有所不同。 (一)、求取进士出身的干谒诗
唐代常科的科目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共有秀才等十二种之多,但这些科目受人重视程度却大不相同,正如清人王鸣盛所说:“其实若秀才则为尤异之科,不常举。若俊士与进士,实同名异。若道举,仅玄宗一朝行之,旋费。若律、
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