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稿(1)

初稿(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2:50:37

资金来源,以民间或半官半民组织形式为运作机构的小额信贷试验项目来开展活动的。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依靠国际捐助和软贷款,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人们重点探索的是孟加拉乡村银行式小额信贷项目在中国的可行性,以半官方或民间机构进行运作,并注重项目运作的规范化。

第二,项目的扩展阶段(1996年10月—2000年)。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进行小额信贷试验项目外,还出现了以借助小额信贷服务这一金融工具,以实现 2000 年扶贫攻坚和新世纪扶贫任务为宗旨,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农业银行)为运作机构的政策性小额贷款扶贫项目。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方面积极推动,并借助小额信贷这一金融工具来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

第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介入和各类项目可能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2000 年—2005 年)。中国人民银行于 1999 年和 2000 年分别出台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央银行已经开始在正规金融制度框架内试验,过去主要有非政府组织实行的社会担保贷款即信用贷款方式。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农信社作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逐步介入和快速扩展农户小额信贷试验,并以主力军的身份出现在小额信贷舞台。此外,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对小额信贷表现出比以往更大的关注,并研究有关政策制定方面的问题。

第四,多元化信贷政策和机构的出现(2005 年至今)。在这一阶

段中,以农村信用社作为实施农村小额贷款的主体机构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放宽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资本和机构的准入,并进 入了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对于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机构的性质的重新界定。开始允许个人或集体性质的资金、机构进入到农村金融市场开展业务,并且逐步放开了利率的严格限制,由原来的试 验和政策性扶贫向商业化运作过渡,这将有利于引导社会上的资金投入到农户小额信贷中去,使我国农户小额信贷机构开走向多元化。 2.2.2我国小额信贷的研究现状

目前推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途广泛,主要解决农民生活、生产贷款,又有经商、个体企业贷款中的资金问题,信用户凭贷款证(信用证)办理贷款。信用户的评定根据信用状况、家庭现有资产,以及收入状况为依据,不同的等级可核定不同的信用贷款金额,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实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我国扶贫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伴随着农村信用社而存在。在此间也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政策调整和信用社的信贷体制调整,但是基于我国国情其覆盖面积和所发挥的实际功效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农户的具体发展需要。 2.2.3主要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本文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了理 论联系实践的研究方法,紧扣农户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及 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对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状况进行总 结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深入剖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制度设计和操作

层面的问题,探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高风险性的根源及影响其可持续 性发展的因素,最后通过对国际上成功小额信贷组织的研究,提出进 一步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建议。

3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贷款制度设计和操作层面的问题 3.1.1贷款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一、贷款对象有盲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的设计目的是“为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用社)的信贷服务水平,增加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简化贷款手续,更好地发挥信用社支农作用”,在贷款对象上,规定为信用社辖区内的农户自然人,即是具有农业户口的自然人,而我国现存的事实是:

1、由于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过去农民早已不属于农业人口,但一样从事着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另外县域内有大量的乡镇人员是非农业户口,甚至一部分是因为农村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被迫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而其从事的是与当地农户一样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为农业服务。现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将其排斥在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作用。

2、限制了一些非农业户对涉农领域的资金需求。这种单纯以户口来确定贷款对象的制度设计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服务三农的政策意图相悖,与该贷款品种的设计目的有一定矛盾。

二、贷款额度、期限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仅靠农户小额信用贷

款,对集约化、专业化、科技化、企业化在大农业格局只能是杯水车薪。由于现代农业已打破传统农业的春种秋收模式,使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脱节。

三、缺乏对贷款者培训的制度设计。各国成功的小额信贷经验表明,对农民借贷者的培训是小额信贷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农民为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对迅速变化着的市场反应不够灵敏,对适用技术的了解不够专业。因此,国际上开展的小额贷款项目都要对贷款户进行大规模培训,提高他们对市场、新技术的把握以及运用贷款的能力。他们不仅仅需要了解新的技术,而且还要学会如何应对市场的需求来不断调整自己的种植、养殖项目以及生产方式,但是,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服务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3.1.2操作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社方面

1、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程序尚欠规范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是信用,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则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顺利推广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农村信用社实际操作中,评定程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2、管理手段落后,贷后监管不力,责任追究困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具有面广、额小、量大的特征,客观上管理难度就很大,而现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诸多环节工作都靠手工来完成,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加之信用社现有的人力资源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超常业务量严重不相匹配。 二、农户方面

搜索更多关于: 初稿(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资金来源,以民间或半官半民组织形式为运作机构的小额信贷试验项目来开展活动的。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依靠国际捐助和软贷款,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人们重点探索的是孟加拉乡村银行式小额信贷项目在中国的可行性,以半官方或民间机构进行运作,并注重项目运作的规范化。 第二,项目的扩展阶段(1996年10月—2000年)。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进行小额信贷试验项目外,还出现了以借助小额信贷服务这一金融工具,以实现 2000 年扶贫攻坚和新世纪扶贫任务为宗旨,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农业银行)为运作机构的政策性小额贷款扶贫项目。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方面积极推动,并借助小额信贷这一金融工具来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 第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介入和各类项目可能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2000 年—200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