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言语考试重点 - 图文
构音障碍训练步骤:
①构音器官的机能恢复训练:策略:个别的粗大运动。实施:运动持续与保持→个别的简单的协调活动→多个、重复的协调活动。举例:如体位的保持,唇舌的连续活动与保持。②构音运动训练:策略:以目的音的产生为指导。实施:音位的熟悉,构音的连续动作。举例:舌和齿的关系,鼓腮与叩齿的动作。③音的产生:策略:选择错音→音的固定→组成音节→词→句→篇章。实施:指导者、用词的选择,绕口令的练习,篇章的朗读和复诵。举例:元音的练习,辅音的练习(音位)、音协调性练习(构音器官协调)
构音障碍的治疗顺序:①呼吸②喉③颚和颚咽区④舌体⑤舌尖⑥唇⑦下颌运动 构音障碍的治疗
一、 轻度至中度构音障碍的治疗
1. 构音改善的训练
(1) 舌唇运动训练 (2) 发音的训练 (3) 减慢言语速度 (4) 辨音训练
(5) 利用患者的视觉途径 2. 克服鼻音化的训练
(1)“推撑”疗法 (2)引导气流法 (3)使用腭托 3.克服费力音的训练 4.克服气息音的训练 5.语调训练 6.音量训练
二、重度构音障碍的治疗(按照老师的版本)
1.本体感觉刺激训练 2.呼吸训练
3.构音器官运动训练 4.发声训练 5.交流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
定义:是指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语言发育没有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 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1。听觉障碍 2.儿童自闭症 3.智力发育迟缓
4.受语言学习限定的特异性障碍
发育性运动性失语:语言的接收与年龄相符但语言表达障碍 发育性感觉性失语:对语言的接受和发出同时极度迟缓 5.语言环境脱离 6.构音器官的异常
相关的听力检查:1。听觉行为反应检查:1岁以内 2.条件探索听力反应检查:1-2岁 3.配景听力检查 4.游戏听力检查
5
5.听力计检查法:3岁半以上 6.听觉诱发脑干反应检查 汉语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S-S法)
在此检查法中对“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促进学习有关的基础性过程”、“交流态度”三方面进行评定。
评定结果按言语符号与指示内容的关系分群:
A群:言语符号尚未掌握,符号与指示内容关系的检查在3-1阶段以下,不能理解口语中的名词
B群:无亚群,但应具备以下条件和言语表达困难 条件:1。实足年龄在4岁以上 2.词句理解在4-1阶段以上 3.一般可以用数词表达
4.言语模仿不可,或有波动性
5.上述2~4的状态,持续一年以上 6.无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
C群:语言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言语符号与指示内容相关检查在3-2阶段以上 语言发育迟缓训练
原则:1。以评定的语言阶段为训练的出发点
训练时要注意朝两个方向努力:①在用一阶段内横向扩展
②向下一个阶段的水平纵向上升 2.改善和丰富患儿的语言环境
3.去除影响患儿语言发展的不良因素 各种症状类别的训练要点
1. 言语符号尚未掌握(A群):重点是首先导入手势语、幼儿语等象征性较高的符
号
2. 言语表达困难(B群):重点是将手势语、言语作为有意义的符号实际性地应用,
在表达基础形成的同时从收视符号向言语符号过渡 3. 发育水平低于实际年龄(C群):要进行提高理解方面的训练,但在同时也一定
要进行表达、基础性过程等各侧面的平衡性训练,也要导入符合水平的文字学习、数量词学习、提问与回答问题方面的训练 4. 言语符号理解但不能说话(过渡群):可以导入用手势符号进行表达的训练 5. 交流态度不良(Ⅱ群):以改善其交流态度为目的进行训练 手势符号训练适应证:
适于训练中度到重度语言发育迟缓,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尚未掌握的儿童,或言语符号理解尚可,但表达不能的儿童。另外,也适于与动作性课题相比,言语方面理解与表达均迟缓的儿童(B群)。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是指通过口腔、咽和食道把食物或饮料以适宜的频率和速度送入胃中的功能,包括:口腔、咽、食道的吞咽功能。
? 控制吞咽的肌肉、作用,控制其的神经
1. 面部肌肉:口轮匝肌、颊肌、笑肌 进行食物的摄取和将食物保持在口腔内 面神经 2. 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咀嚼、搅拌、形成食团 三叉神经
6
3. 舌肌:舌内肌、舌外肌 搅拌、形成并吞送食团 舌下神经 ? 正常人的摄食过程可分为五个期:
(一)口腔前期 (二)口腔准备期 (三)口腔期 (四)咽期 (五)食管期 (理解用)(一) 口腔前期
在口腔前期,患者通过视觉和嗅觉感知食物,用餐具、杯子或手指将食物送入口中。
(二) 口腔准备期
在口腔准备期,患者要充分张口,接受食物并将其保持在口腔内,在口腔感知食物,品评食物的味道与质地。如果是固体食物,需要咀嚼肌、下颌及面颊运动协作、准备食团使其适于吞咽。在这个阶段,软腭位于舌后部以阻止食物或流质进入咽部。 (三) 口腔期
在口腔期,预备好的食团经口腔向咽推动。唇及颊肌收缩向后传递食团,同时舌与硬腭接触向后推动食团,驱动食团通过口腔到舌根部 口腔期:舌活动,软腭上抬,口腔闭合 (四) 咽期 在咽期,产生吞咽反射,软腭上抬,关闭鼻腔、声门关闭,气道关闭防止误吸、喉穿透。喉向上、向前倾斜运动,咽蠕动挤压食团通过咽下移向环咽肌。环咽肌位于食管上部,放松时食团可通过,进入食管。 吞咽反射:软腭上抬,喉部上抬,缩咽肌收缩。若无吞咽发射则主动咽下的动作消失。 (五) 食管期
食管期开始于食团通过环咽肌。食管产生顺序蠕动波推动食团通过食道,位于食管下端的下食管括约肌随之放松,使食团进入胃。
吞咽障碍(dysphagia)是指由于口腔、咽、食管等吞咽器官发生病变,导致食物从口腔进入到胃的过程出现障碍。多见于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等。 评定目的
1. 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判断其性质、类型、程度及其可能原因;
2. 了解患者有关误吸的危险因素,确定是否需要改变提供营养的方式,以改善
营养状态;
3. 找出吞咽过程中存在的解剖或生理异常,为制定治疗方案及确定进食方式提
供客观依据;
4. 确定患者是否能进行或耐受仪器检查。
饮水试验分级标准
Ⅰ。可一次喝完,无呛咳 Ⅱ。分两次喝完,无呛咳 Ⅲ。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 Ⅳ。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 Ⅴ。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 判断:正常:Ⅰ级,5秒内完成
可疑:Ⅰ级,5秒以上完成;Ⅱ级
7
异常:Ⅲ、Ⅳ、Ⅴ级
(以下均辅助理解用)
吞咽过程评定:吞咽造影(VF), 吞咽内窥镜检查(VE)
吞咽障碍的治疗:一、进行首次试验进食的条件:病情稳定,清醒状态,可以合作 二、 鼻饲管的副作用
1. 神经系统损害的情况下是一种机械性干扰 2. 部分阻断了鼻腔气流而使吞咽更加困难 3.长期用使口腔粘膜干燥而干扰吞咽过程
4.可使食物粘附在上面,在不适宜的时候落 下或被吸入 三、食物的选择 1.混合性食物
2. 易激发吞咽反射
3. 最大程度刺激感觉器官 4. 粘度高易形成食团 5. 密度高柔软的固体食物
6. 环咽肌痉挛者,食物越稠越安全,碎冰块比较容易下咽 7. 米饭不容易吞咽,鱼肉容易,瘦肉比白肉困难 注意:1。不要用液体冲服固体食物(记住)
2. 不要把液体食物和固体食物一口吞下
.3。圆饼干5-6口比较合适
.4。先可乐后水,先冷饮后热饮
.5。吞咽清喉后,再进行下次吞咽(记住) 四、进食过程 自主控制
? 端坐,头部向前,颈部弯曲 ? 每次进食量要小
? 应仔细观察每一次吞咽过程,喉上抬的运动要特别注意 ? 少量多餐
五、弛缓型吞咽障碍的治疗 治疗原则
? 建立有效的交流方式
? 应用安全、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建立和恢复吞咽反射 ? 利用完整的自主控制促进吞咽机能,增进口咽 ? 肌肉力量 ? 外科介入 六、具体治疗方法 ? 交流
? 食物的选择 ? 口腔知觉的训练 ? 增加肌肉力量 ? 自主控制 ? 外科手术
8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