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二单元《百分数》电子教案设计(王雪莲)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第五课时
课 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练习二的6-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税率的含义,熟练解答有关“税率”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税率”、解答有关“税率”实际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的魅力,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税率”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解决有关“税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什么是“税率”?学生思考回答。
二、指导练习 1、基础练习题
(1)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里的5%表示的是( )占( )的5%。 (2)张强编写的书在出版后得到稿费1400元,扣除8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
要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3)李老师为某杂志社审稿,按3%的税率交了6块钱的个人所得税,他的审稿费是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集体交流、纠正。 2、拓展延伸题
(1)某商场为逃避纳税,在顾客购买商品时,统统不开发票,经工商部门检查,该商场共逃税2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那么这家商场有多少营业额没有纳税?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是将营业额看作单位“1”,求这家商场有多少营业额没有纳税,就是单位“1”的量,可以用方程解,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规范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2)王伯伯的工资是3600元,如果工资在3500元以上的部分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那么王伯伯这个月的实际收入为多少元?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伯伯的工资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3500元,第二部分是被征税的部分。要求王伯伯这个月的实际收入,先求出被征税部分应按3%的税率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然后从3600元里减掉应缴纳的税款。
教师引导学生规范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3页练习二的6-9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集体交流、纠正。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新 课标第一网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第六课时
课 题:利 率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理解储蓄的意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1、储蓄的认识。
思考问题:什么是储蓄?存款的方式有哪些?本金、利息与利率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学第11页,了解储蓄的知识。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1)了解储蓄。
?储蓄的概念: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这种行为就叫储蓄。 ?储蓄的用途: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存款的方式: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 (3)本金、利息与利率。
?存入银行的钱叫作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作利息。 ?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作利率。 (4)利息的计算:你们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计算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题)
存期 活期 三个月 2.60 半年 2.80 整 存 整 取 一年 3.00 二年 3.75 三年 4.25 五年 4.75 年利率(%) 0.35 例4:2012年8月,王奶奶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存两年,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分析题意:题中5000元是王奶奶存入银行的钱,是本金,存期(存款时间)为两年。求两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多少钱。因为取钱时银行会付一定的利息,所以本题是求本金和利息之和。
(2)探究算法: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取回的总钱数=本金+利息
(3)正确解答。 方法一: 方法二:
三、巩固练习
1、郑老师买了3000元的国债,定期5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钱?(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集体交流。)
2、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新 课标第一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