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北师大贵阳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
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 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
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 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 3、考古发现有穿鼻环的青铜牛尊,其时代为春秋。反映是孔子一个学生叫司马牛,字
子耕。这些现象反映( )
A.春秋时期牛作为重要畜力用于耕作 B.春秋时期青铜器皿造型取材广泛 C.春秋时期人们取名字已不拘小节
D.春秋时期人们敬佩牛任劳任怨的精神
4、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青瓷、白瓷、彩瓷、青花瓷 B. 白瓷、青瓷、彩瓷、青花瓷 C. 青瓷、彩瓷、白瓷、青花瓷 D. 青瓷、白瓷、青花瓷、彩瓷 5、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
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 生产不计成本 C. 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 国家权力的支持 6、《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7、明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
了(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D.弃农经商现象十分严重
8、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 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 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
柜坊 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 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关于古代“坊市与城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1 -
A.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市”定时开启 B.唐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C.宋朝市坊界限打破,但官府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 D.明朝时出现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10、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的衰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政府职能的完善 11、“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有重大意义的商业 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可能包括( )
A.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D.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
12、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
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13、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14、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
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C.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得以根本解决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15、明太祖吿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其根
本目的是( )
A.劝导农民重视农耕,维护传统 B.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C.巩固封建统治 D. 限制和打击工商业 16、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17、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18、下列历史概念的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 2 -
A.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 B.商品经济发展——官营手工业衰落
C.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 D.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19、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中国皇后 号”不远万里来华 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依靠的港口应该是( ) A.宁波 B.上海 C.厦门 D.广州
20、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④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观察新航路开
辟后400多年的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文明的交流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
22、据《西方文明史》记载,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
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班牙成为世界生产贸易中心 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西班牙继英国之后,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23、到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此过程中,英国先后战胜了( )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D.西班牙、荷兰、法国 24、“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就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
每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开了
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下列是对这段材料的认识,其中最准确的是( ) A.英国是当时最大的奴隶贩子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D.罪恶的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25、如果将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顺序排列,应是( ) ①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殖民制度和殖民罗多登上历史舞台
③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 ④新航路的开辟
- 3 -
A.④③①② B.③④①②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二、非选择题(两题,共50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6、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基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是有(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模式?(3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3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2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4分)
27、材料一: 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
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
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
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