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2 18:44:25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中心思想的一种文体。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通讯、传记、回忆录、散文、小说等都归属于记叙文。

阅读记叙文,必须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以及线索,准确理解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一、常从要素、线索、顺序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2.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 常见的叙述顺序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

精心整理

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考点精讲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1、划分段落层次方法:(不同的依据可有不同的划分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2、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精心整理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

归纳段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本段(概括或具体)①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3、怎样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 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点拨】 ①.文中如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应引起重点注意,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②.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③.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段落,更不能漏掉某一段的内容,要把中心思想概括得准确、完整。 ④.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文章,迅捷、准确地把握主旨。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

精心整理

的感情。

四、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1、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

2、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3、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 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让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介绍人物或事件的概貌)

描写: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议论: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

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例如:

①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记叙)

精心整理

搜索更多关于: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中心思想的一种文体。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通讯、传记、回忆录、散文、小说等都归属于记叙文。 阅读记叙文,必须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以及线索,准确理解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一、常从要素、线索、顺序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2.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