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重庆市万州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全世界的海洋彼此相连,被世界上的大陆分割成了四个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本题考查了四大洋的面积大小,读图记忆解答。 10.【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印度洋周围有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欧洲濒临北冰洋和大西洋;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地球上大陆和它附近岛屿的总称为大洲,全球共划分成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印度洋主要位于南半球,完全位于东半球。 本题考查了世界上大洲的分布及印度洋的位置,读图记忆解答。 11.【答案】A
【解析】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是海陆变迁的结果。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关键是掌握海陆变迁事例,会应用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现象。 12.【答案】D
【解析】解:据图可知,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会导致地中海在不断缩小,而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不是造成地中海面积减小的原因。 故选:D。
板块运动的方式有碰撞挤压和断裂拉伸运动,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形成海洋或裂谷;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据此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板块的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板块运动的方式及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13.【答案】D
【解析】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所以ABC叙述错误,D叙述正确。 故选:D。 (1)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此三种宗教之所以能成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各自被一部分国家列为国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伊斯兰教在中亚、西亚和北非一些国家、佛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 (2)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第9页,共12页
(3)世界六大语言分布为,汉语: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俄罗斯;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阿拉伯半岛和北非)。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语言、人种、宗教的分布,结合地图记忆效果更好,牢记即可。 14.【答案】A
【解析】解:据图可知,图中①全年炎热多雨,气候湿热,属于热带雨林气候,②全年炎热,一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③全年炎热,一年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④全年炎热干燥,所以热带沙漠气候。依据题意。 故选:A。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该气候的气温曲线图表现为每个月气温都很高,冬夏温差小,从降水柱状图来看,每个月降水量都较大,可以总结为全年高温多雨。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图的判读,将气温和降水相结合判断即可,理解解答即可。 15.【答案】C
【解析】解:据图可知,图中④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源不足,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该气候的气温曲线图表现为每个月气温都很高,冬夏温差小,从降水柱状图来看,每个月降水量都很少,可以总结为全年高温少雨。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图的判读,将气温和降水相结合判断即可,理解解答即可。 16.【答案】陡崖 西南 200 598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解析】解:读图可知:
(1)依据位置,图中丙处是几条等高线重叠的部位,地形为陡崖;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中,按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辨认,箭头指示北方,据此判断,甲山峰在乙山峰的西南方向。
(2)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中的比例尺为图上一厘米表是实际距离50米,量得甲、乙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则两
50=200米。 山峰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为4×
(3)图中甲地的海拔高于乙地,乙山峰海拔高度为460米,甲山峰与乙山峰的相对高度是138米,可判定,甲地的海拔高度为460+138=598米。
(4)依据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可判定,从A地爬到甲山顶与从B地爬到乙山地相比,A等高线稠密,坡度较陡,所以爬山较困难。 故答案为:
(1)陡崖;西南; (2)200; (3)598;
(4)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可利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图方向的辨认、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疏密与
第10页,共12页
坡度的关系等知识点,读图理解分析解答即可。
17.【答案】7 20 12 北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温和少雨
C,【解析】解:读图可知,据表分析:(1)此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气温为28°
C.该地气温年较差为28°C-8°C=20°C。 最低气温是出现在1月份,是8°
(2)此地降水最少的月份是12月,降水量为20毫米,因为此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是出现在1月份,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
(3)此地夏季气温在25℃以上,冬季气温在0℃以上,15℃以下,全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答案为: (1)7;20; (2)12;北;
(3)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温和少雨。
阅读气候资料表格,可以知道气候的气温年变化、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也可以知道各月降水量;根据气温和降水特点判断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气候资料中的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根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在的半球、气温年较差的概念等地理知识点,理解并计算解答。
18.【答案】巴拿马运河 西 大洋洲 格陵兰岛 纬度高,气候寒冷,冰雪覆盖
【解析】解:据图可知:(1)图中A为北美洲,B为南美洲,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两大洲位于太平洋东岸、大西洋西岸,均位于西半球。
(2)图中C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洋洲,该大洲位于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D箭头所示岛屿是位于北美洲东北方,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的格陵兰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3)图中E是南极洲,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的南极洲,南极洲纬度高,气候寒冷,冰雪覆盖,所以迄今为止没有常住人口。
故答案为:(1)巴拿马运河;西;(2)大洋洲;格陵兰岛;(3)纬度高,气候寒冷,冰雪覆盖。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世界上海陆分布不均匀,西半球上的大洲主要有南北美洲,东半球上的大洲主要有亚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南极洲位于南半球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北极的中心是北冰洋,周围有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本题主要考查大洲的分界线、大洲的分布、南极洲的自然环境,熟记课本知识读图解答即可。
N-30°N 平原 亚洲 气候(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历19.【答案】10°
史) 资源、环境压力大;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大
N-40°N【解析】解:据图分析可知:(1)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10°
的中低纬度;从地形类型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所以的平原地区。 (2)世界各大洲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洲是亚洲,亚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3)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有着密切联系,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除了受纬度位置、地形特征影响外、还受气候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
第11页,共12页
的地方人口较多,常年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极度干旱的热带沙漠地区,常年严寒的极地地区人口稀少;人口的分布还与社会经济因素有关,经济发达、农业发展水平高、发展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
(4)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N-30°N;平原; 故答案为:(1)10°
(2)亚洲;
(3)气候(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历史);
(4)资源、环境压力大;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大。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都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及人口增长带来的的问题,结合不同纬度和海拔范围人口分布特征,理解解答即可。
第12页,共12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