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重庆市万州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如果你生活在④气候所在地区,将对你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
A. 冬季寒冷,出门不便 C. 降水稀少,水源不足 B. 夏季凉爽,避暑胜地 D. 降水丰富,洪涝严重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6. 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野外考察时,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
答下列各题。
(1)山体部位丙名称:______(地形名称):结合北方箭头,判断甲山峰在乙山峰的______方向。
(2)小明同学用直尺量得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结合比例尺,则两者之间的实地水平距离为______米
(3)实际测量中,测得乙山海拔高度为460米甲、乙两山峰相对高差为138米,则甲山峰的海拔高度为______米。
(4)小明认为,从A地爬上甲山顶比从B地爬上乙山顶要困难些,试说明原因?______。
17. 下表为某地一年中各月气温、降水统计数据,据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月份 气温(℃) 1 8 2 11 80 3 14 77 4 17 5 22 6 24 7 28 8 27 9 25 10 23 11 19 26 12 10 20 降水量(mm ) 40 102 160 210 240 220 110 50 (1)此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月,气温年较差为______℃
(2)降水最少的月份是______月,该地位于______(南、北)半球。 (3)归纳此地的气候特点。______。
18. 如图为东西半球大洲与大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与B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两大洲均位于______(东、西)半球。 (2)大洲名称,C:______,D箭头所示岛屿是______。
(3)E大洲是各大洲中没有常住人口居住的地方,其原因是______。
第5页,共12页
19. 读“世界人口随纬度和地形分布规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结合图1,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纬度范围)地区;结合图 2,从地形地势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形类型)地区。 (2)世界各大洲人口数量分布极不平均,其中______(大洲名称)人口数量最多。 (3)世界上的人口分布除了受纬度位置、地形特征影响外、还受______等因素的影响,环境优越的地方适合人类居住。
(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产生人口问题。如:有的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带来系列问题,试说明带来那些问题。______。
第6页,共1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都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而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是地球引力的作用,不能证明地球形状。 故选:C。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人们通过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月食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登高望远;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卫星照片等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例,了解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例理解答题。 2.【答案】D
【解析】解: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故选:D。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表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是答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3.【答案】A
【解析】解: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可知,从经度看,①位于东经140°经线上,经度
E;从纬度看,①位于北纬80°N.依据题意。 为140°纬线上,纬度为80°
故选:A。
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
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把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4.【答案】B
【解析】解:从南北半球来看,四地中,①②③在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从纬度划分来看,②④位于0°~30°之间,属于低纬度;由此可判定,四地中,符合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②地。 故选:B。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经纬网定位、南北半球的划分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理解解答即可。 5.【答案】B
【解析】解:据图可知,A表示小雨,B表示暴雨,C表示大雨,D表示中雨,其中暴雨强度最大,在短时间内降水最多,最易形成洪涝灾害。依据题意。 故选:B。
(1)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
第7页,共12页
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2)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符号的辨认,属于基础题,牢记课本知识读图解答即可。 6.【答案】B
【解析】解:A.风和日丽,具有时间短,多变的特点,表示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B.四季如春,具有时间长,稳定的特点,表示气候。故符合题意。 C.暴风骤雨,具有时间短,多变的特点,表示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D.阴转多云,具有时间短,多变的特点,表示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熟悉一下卫星云图的判读方法。 7.【答案】A
【解析】解:读题干可知,题意正是说明了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使各国的经济呈现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故选:A。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家与国家之间各成体系、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已被打破。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大量跨国公司和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的出现,使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此题考查的属于基础性的知识,对于此类型的题目就要多结合教材熟练记忆。 8.【答案】B
【解析】解:据图可知,赤道穿过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没有穿过欧洲、北美洲和南极洲,所以A说法错误;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陆地面积,所以B说法正确;地球上的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若干陆块,所以C说法错误;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B。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牢记课本知识点结合地图解答即可,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9.【答案】C
【解析】解:太平洋面积约为180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大西洋面积约为9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的第二大洋;印度洋面积约为75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的第三大洋;北冰洋面积约为1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的第四大洋;因此四大洋的面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第8页,共12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