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通化市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生物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

吉林省通化市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生物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2 18:59:02

吉林省通化市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生物试题(校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同学归纳的学习笔记如下所示,内容包含植物分类及其代表植物。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木瓜、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肾蕨不属于种子植物;水绵属于藻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里白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

2.婴幼儿输液可选择头皮作为针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前可能没有流经的血管是( ) A.上腔静脉 【答案】B 【解析】

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选择头皮作为针刺部位,那么药物是从上腔静脉送回到心脏的,到达心脏后参与肺循环,会经过肺动脉、肺静脉,送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接着进行体循环,又将经过主动脉。

3.我国科学家把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西红柿,提高了西红柿的耐寒能力.这一生物技术属于( ) A.克隆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详解】

基因是指染色体与生物形状相关的小单位;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黄永芳等人把美洲拟鲽抗冻蛋白质基因用转入西红柿,培育出抗寒西红柿。是利用改变西红柿基因的方法,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美洲拟鲽抗冻蛋白质基因注入到西红柿的DNA里,培育出抗寒西红柿,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

D.组织培养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

B.下腔静脉

C.主动脉

D.肺动脉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4.在进行探究时,如果试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 D.依据试验结果下结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统一的而且是正确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性实验必须强调过程训练。 【详解】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统一的而且是正确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性实验必须强调过程训练,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得出的一种结论,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基本手段,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但应该指出的是目前生物实验教学往往只注重实验结论和机械的操作训练,学生做实验时,只是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依样画葫芦”,机械地完成实验任务就行了,而对实验步骤为什么要这么做缺乏深入思考,对实验的成败缺少有效的反思,其直接结果是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选项中A、C、D都不符合探究性实验的处理方法,B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的处理方法正确。5.如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的代码1、2、3、4依次为( )

A.细胞核、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B.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C.遗传信息、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D.遗传信息、细胞核、双螺旋结构、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详解】

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但是,染色体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故C符合题意。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6.我们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要借助显微镜,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升镜筒时,右眼注视目镜 B.找到物像后,拿起显微镜给同学观察 C.对光时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D.要使视野变明亮,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C 【解析】 【分析】

A、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

B、显微镜对好光后,移动显微镜会使显微镜内视野变暗。 C、对光时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D、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进入的多少。 【详解】

镜筒下降,使物镜慢慢接近载玻片,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而不是注视目镜,A错误;找到物像后,拿起显微镜给同学观察时,会使原来明亮的视野变暗,B错误;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C正确;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进入的多少。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较暗,要想看到明亮的视野,此时应选用的是大光圈和凹面镜,D错误。 【点睛】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时考查的重点内容,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

7.北京园林部门建议尽可能保留林地、草坪上的落叶。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挡住光照,保持土壤营养不流失 B.该措施有利于促进物质循环 C.落叶被微生物分解补充土壤养料 D.落叶覆盖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它能够将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保障了物质循环的畅通进行。 【详解】

林地、草坪上的落叶被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土壤,为生物生长提供了有机质,有利于促进物质循环,且落叶覆盖还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故选项A不合理,BCD合理。 【点睛】

微生物的作用促进物质循环。

8.做本次试卷时,你完成审题、思考、作答等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脊髓 D.脑干 【答案】A 【解析】 【分析】

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 【详解】

完成审题、思考等活动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因此,完成审题、思考等活动的神经中枢存在于大脑皮层。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9.下面关于细胞有关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只有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C.烟草中的尼古丁存在于细胞液中 D.遗传信息的载体-------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吉林省通化市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生物试题(校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同学归纳的学习笔记如下所示,内容包含植物分类及其代表植物。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木瓜、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肾蕨不属于种子植物;水绵属于藻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里白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 2.婴幼儿输液可选择头皮作为针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前可能没有流经的血管是( ) A.上腔静脉 【答案】B 【解析】 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选择头皮作为针刺部位,那么药物是从上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