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学生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学生版
2018东城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今言当世之务者,必曰所先者,宽赋役也,劝农桑也,实仓廪也,备灾害也,.修武备也,明教化也。此诚要务,然犹未知其本也。臣以为所尤先者三焉,请为.陛下陈之。一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有其本,不患其无用。
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狂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夫以一夫之身,立志不笃,则不能自修,.况天下之大,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自昔人君,孰不欲天下之治?然而或欲为而不知所措,或始锐而不克其终,或安于积久之弊而不能改为,或惑于众多之论.而莫知适用。此皆上志不立故也。
臣观朝廷每有善政,鲜克坚守,或行之而天下不从。请举近年一二事以明之。朝廷以今之任人未尝选择,一用荐举之定式,患所举不得其人也,故诏以饬之,.非不丁宁,然而当其任者如弗闻也。陛下以为自后所举果得其人乎?曾少异于旧乎?又以守令数易之害治也,诏廉察之官举其有善政者啤之再任,于今未闻有应诏者。岂天下守令无一人有善政邪?苟陛下之志先立,奋其英断以必行之,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莫敢违也,况郡县之吏乎?故臣愿陛下以立志为先,如臣前所陈,法先王之治,稽经典之训,笃信而力行之,救天下深沉固结之..弊,为生民长久治安之计,勿以变旧为难,勿以众口为惑,则三代之治可望于今日也。
若曰人君所为,不可以易,易而或失,其害则大,臣以为不然。稽古而行,非为易也。历观前史,自古以来,岂有法先王,稽训典,将大有为而致败乱者乎?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事据昭然,无可疑。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取材于程颐《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劝农桑也 劝:鼓励 .
B.或始锐而不克其终 克:攻破 .C.故诏以饬之 饬:告诫 .D. 稽经典之训 稽:考察 .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然犹未知其本也 吾其还也 ..
B.不狃滞于近规 师不必贤于弟子 .. C.则不能自修 欲速则不达 ..D.救天下深沉固结之弊 今者有小人之言 ..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
这三项是治国根本,临事裁决只是具体的功用
1
B.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
没有健康的体魄,怎么能够治理好呢 C.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
即使强大的诸侯、专横的地方军阀,也将(感到)震惊害怕 D.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愿陛下不因为我的粗疏卑贱而轻视我的话,如果这样那么天下幸运之至 1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
②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议论国事的人没有认识到“立志”“责任”和“求贤”的重要性。 B.君主的志向没有确立,是因为他们被方方面面的议论所迷惑。 C.很多君主都想治理好天下,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实现理想。 D.君主取法古代改革时弊是恰当的举措,不会导致社会混乱。
14.作者为什么希望君主要以立志为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具体说明。(5分)
2018西城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答尹似村书 (清)袁枚
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孔子之道大而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乌乎贤?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
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过者。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
②
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遵之者贵,悖之者贱,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之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
2
①
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分矣。 .
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为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②《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 遽:断然 .B.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裕:渊博 .C.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 隆:盛大 .D.则亦有分矣 分:区分 .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之道大而博/ 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 ..B.仁者见之谓之仁/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 ..C.以求合圣人之道乎/尊宋儒者之过也 ..D.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方悔为古人所囿 ..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
宋儒虽贤明,终究比不上颜回、曾参 B.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
这也就像把持市场的市侩之徒罢了 C.遵之者贵,悖之者贱
遵循宋儒学说的就能成为显贵,违背它的就只能处于卑贱的地位 D.致索解人不得
导致无法探索了解这样的人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
②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 1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的话意在表明“道”并不是难以理解的。 B.文章第三段以关武帝之事说明后人不必将宋儒之说视为法令。 C.作者认为宋儒解释《论语》错误很多,自己的解释都是对的。 D.作者恳劝尹似村早些觉悟,不要作那种见识狭窄的迂腐之士。 14. 尹似村写信来责怪作者违背宋儒的认识解释《论语》,而作者却“颇不谓然”。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不谓然”的理由。(5分)
2018海淀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3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
予为童子时,则知有吴纯甫先生。长而登先生之门,悦而忘其归也。盖世之所谓慷慨魁磊之士,吾必日先生焉。先生精于学,邃于文,熟于事。少时,为县大夫郡邑长者所推重。.当道者往往叹息,期以大用,指日以望。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
②
先生自负瑰玮,不见施设,独喜为人言之。人无贤愚,见者倾倒。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士之有志者,亦皆归先生。每从嘉林修竹间,纡衿方履,笑咏相随,殆.无虚日。时有质辨,剖析毫发,议论蜂起,群疑豁如,云披雨霁,天清日明。其于天下之利..
害,生民之得失,常有隐忧于其间。天子中兴,慨然有志于三代之治。诏书数下,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悉先生之所尝言者。故与先生游者,皆去为显官。先生独为诸生,.揖让进退自若也。
嘉靖辛卯,先生始发解,于是将上礼部。皆喜先生之遇,而又惜其晚也。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而施于遇不遇之际。不以徒遇之为喜,而以得所遇之为乐。
予惟国家以科目收天下之士,名臣将相,接踵而兴。豪杰之士,莫不自见于其间。而比.年以来,士风渐以不振。其始羸然一书生耳,才释褐而百物之资可立具,此何从而得之哉?.亦独不念朝廷取之者何如,用之者何如,爵禄宠锡之者何如也!世之所倚重者尽赖此辈,.
而如是弥望,君子盖以为世道无穷之虑焉。
初,先生与余论天下事,予未尝不竦然,又默然有感也。以为在位者皆以此为心,则天下可以无事,然而先生不遇也。今先生遇矣,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则犹饥渴而饮食之也。
⑤
夫趋俗之士师师,持正之士谔谔。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之倡者一人随 者十人则固当有声气之同者。若是而相与持天下之势,君子又以为世道无穷之幸焉。故予
⑥
谓先生不谓之晚,而如先生乃可谓之真遇也。若彼碌碌者徒,虽襁褓而朱紫,日唯诺于殿廷,吾不谓之遇也。因书以为别。 . (取材于归有光的同名文章) 【注释】①本文写于吴纯甫44岁即将赴京参加会试之时。文中的“发解”指考中乡试第一名,“将上礼部”指即将赴京会试。②施设:施展才能的机会。③褐:粗布衣衫。④锡:同“赐”。⑤师师:庄严恭敬的样子。下文的“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⑥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借代高官显爵。
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邃于文 邃:精深 . B.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 向方:遵循正道 .. C.群疑豁如 豁如:晓悟,明白 .. D.而比年以来 比:等到 .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悦而忘其归也 B.当道者往往叹息 ..而又惜其晚也 故与先生游者 .. C.士之有志者 D.士风渐以不振 .. 用之者何如 因书以为别 ..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
之后遭遇失意与得意的情况将近三十年
④③
①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