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原理试卷

文学原理试卷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2 19:33:34

文学原理试卷

一、 判断题(10x1分=20) 1. 文学功能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 2. 接受文学注重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 3. 尧斯—期待视野 ,伊瑟尔—召唤结构 4. 文学经典不是永恒不变的 5. 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分开 6. 接受文学是... ...(√)

7. 文学经典形成除了...因素还有...因素(√) 8. 现实主义 写实方式 接受事实(√)

二、 名词解释(4x5分=20) 1. 文学性

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文学研究的主题是文学性(literariness),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①语言性

②情感(心灵)性 ③意象(形象)性 ④想象(虚构)性

2. 心观群愿(兴观群怨)

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3. 互文性: 狭义:一个文本与存在于本身中的其他文本之间所构成的一种联系,其间的借鉴与模仿是可以通过文本语言本身验证的。 广义: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所有文本符号之间的关系,包括对该文本意义有启发价值的历史文本及围绕该文本的文化语境与其他社会意指实践活动,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知识网络,时刻影响着文本创作和文本意义的阐释。

4.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它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积淀物,是某种遗传的心理气质,这种遗传的心理气质显现在反复出现的某些意象、故事和想象之中,作家正是受了它的影响,才创造出了触及他的民族之魂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1

三、 简答题(5x8分=40)

1. 什么是文学风格?你是否同意风格即人格?

所谓文学风格是作家的一系列作品反映出来的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中显示出来的的独特性,是作家创作个性打在作品上的印记。 作家的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文学风格是创作个性的外在表现。一个作家只有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才能在文学创作和作品里展现自己的风格。一个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说明他在思想上、艺术修养上以及审美情趣上都相当成熟,他的思想情感积淀、审美体验、审美意象的构建格局、艺术表现方式都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仅仅属于自己的精神个体性。当这种个体性表现在作品里的时候,其文学作品就明显地呈现出文学风格来。 2. 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形式要素? ① 结构 ② 语言 ③ 表达方式

3. 文学接受对整个文学活动有什么意义?

文学接受的过程就是把文学文本从一个物质对象转换为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文本潜在的审美意义才可能通过读者的阅读释放出来,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接受过程不但成就了作品,而且还对文学创作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形成接受与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接受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只有在通过这个全过程才能显现出来。

① 文学作品的潜在意义不能自己释放出来,而是有待于读者的阅读。 ② 文学的功能或社会作用不属于实体范畴,而是属于关系范畴。 ③ 文学究竟能够形成什么样的社会功能,实际上是通过接受活动实现的,读者的接受

活动是文学功能实现机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④ 文学的意义是读者与文本的相互交流的结果。 ⑤ “期待视野”

1)文学接受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活动,读者的作用在于其是否能成为一个知音。在此前提下,判断读者好坏的标准在于其能否理解作品的本意和作家的苦心。这种接受活动对作家的创作没有积极意义,它只要求读者被动的接受作品。在此阶段中,人们对文学接受的研究,局限于研究什么样的读者以什么样的方式阅读才能实现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2)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创作与接受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关系。

“创作与接受”间的关系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A、创作为接受提供了对象,创作不仅生产出接受对象还生产出接受主体(读者是由作品熏陶和培养出来的),创作方式决定了接受方式。B、同时创作只有经过接受活动才能实现,才能使作者的创作活动转化为现实。文学接受是文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文学创作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C、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具有选择和规定性。它可刺激、推动创作。

3)文学的性质、特点的形成要受接受活动的影响和规定。

接受美学:文学意义不仅是由作者赋予同时也是由读者在接受活动中生产出来的。作品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创作的,作者所完成的作品是半成品,只有经过读者的接受活动才能使文本的意义得以最终实现。

2

4. 文学批评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批评活动的三个要素: A 欣赏;批评以欣赏为基础 B 理论;批评运用理论进行分析 C 阐释;批评要对文本作出阐释

5. 文学经典的特征有哪些? ①永恒性 ②普世性

③陌生性(strangeness):这是一种无法同化的原创性。(布鲁姆《西方正典》)

四、论述题(30分)

结合电影《死亡诗社》谈谈对文学功能的理解 文学的功能

A 认识作用:了解历史、现实和人生;丰富经验,拓展知识,增进智慧。——具有了解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微妙性的特点。

B 教育作用:提升精神境界,净化灵魂,陶冶性情,鼓舞人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理想。——具有动之以情,晓之于理和潜移默化的特点。

C 娱乐作用:娱乐消遣,调节心理,放松身心。——具有“思想游戏”的特点。

D 心理补偿作用:在想象中实现现实人生难以实现的欲望和追求。——以理想反观现实。 E 审美作用: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享受,发展自由的个性。——获得心灵的升华和解放。

3

搜索更多关于: 文学原理试卷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文学原理试卷 一、 判断题(10x1分=20) 1. 文学功能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 2. 接受文学注重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 3. 尧斯—期待视野 ,伊瑟尔—召唤结构 4. 文学经典不是永恒不变的 5. 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分开 6. 接受文学是... ...(√) 7. 文学经典形成除了...因素还有...因素(√) 8. 现实主义 写实方式 接受事实(√) 二、 名词解释(4x5分=20) 1. 文学性 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文学研究的主题是文学性(literariness),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①语言性 ②情感(心灵)性 ③意象(形象)性 ④想象(虚构)性 2. 心观群愿(兴观群怨) 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阳货》篇记载说: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