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著复习《红楼梦》分章回系统整理
第十三回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秦氏病夭,给凤姐托梦。凤姐听秦氏死吓了一身冷汗;宝玉心中似戳了一刀。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奢华办丧事,秦氏丫环瑞珠触柱而亡。小丫环宝珠甘为义女。尤氏犯旧疾不出。宝玉向贾珍荐凤姐理家。贾珍拄个拐请凤姐理家。凤姐协理宁国府显才华。 1、秦可卿死前为什么只给凤姐托梦,交待贾府后事?
在宁荣二府中,各有一位善于管理家政的少奶奶,这就是秦可卿与王熙凤,“裙钗一、二可齐家”即指她们。秦可卿才貌双全,“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秦可卿临终,托梦给凤姐,嘱托贾家后事,并说:“非告䜣婶婶,别人未必中用。”这实际上是“一语贬尽贾家一族空顶冠束带者”。而“从小杀伐决断惯了的”“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也终不能改变贾府颓败的命运。
2、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是贾府从兴荣到衰败的一个预兆。请简要概括秦可卿临死前对王熙凤托梦的内容。
①嘱咐王熙凤“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劝告他们收敛行事;②在祖坟附近多买田地,祭祀的钱就从这里出,为自家找好后路;③设家塾在祖坟附近,让族里以后就算败落了也有依靠。 3、梦中秦氏临别赠言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说明] 秦可卿死时,王熙凤梦见她前来告别,劝凤姐为将来贾府不可避免的衰败早作打算,临别时,又赠凤姐这两句话,预示“盛筵必散”。
“三春”句——表面上说春光逝去后,众花都要落尽,实际上是预言后事,说待到元春、迎春、探春死去和远嫁,大观园姊妺们也都要死的死,散的散了。
“各自”句——各自都得寻找各自的归宿,也就是“飞鸟各投林”的意思。
第十四回
1、贾珍操办丧事
儿媳秦可卿死了(秦氏的丫鬟瑞珠,也触柱而亡)。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商议尽其所有料理丧事,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请一百零八众僧人、九十九位全真道士超度鬼魂,贾珍恣意奢华,选最贵的棺材,花一千两银子为贾蓉捐个五品龙禁尉的票,灵前用物按五品职例呈设,尤氏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贾珍怕亏了礼数,被人笑话,宝玉推荐凤姐来料理丧事。 2、协理宁国府:
宁国府长孙贾蓉之妻秦可卿死后,宁府家长贾珍过于悲痛且忙于迎送前来吊唁的官客,贾珍之妻尤氏正在病中,二人无力操持家务,致使府内秩序混乱。此时贾珍认识到必得有一强人出面主持宁府局势。宝玉看出了其兄贾珍的心事,保荐凤姐协理宁国府。凤姐上任后,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召集训话,分班负责,杀伐决断,令行禁止。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 3、王熙凤精明能干,要强逞能。《红楼梦》中许多地方表现了她的治家才能。尤其是第十三回、十四回“协理宁国府”,更是突出表现了她的才干魄力、威重令行。请简述具体措施。
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第十五回
1、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简述凤姐或“贪”或“狠”的一个故事情节。 )(王熙凤既是贾府的
13
管家,又是贾府的蛀虫。若用“欲壑难填”一词来形容她的贪财好利,亦不为过。)(“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红楼梦》第十五回)以上是王熙风答应净虚老尼的话,请简述她所答应之事的来龙去脉。)
王熙凤为秦可卿送葬夜宿铁槛寺旁的馒头庵,庵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官司。老尼求凤姐摆平此事,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借机索要三千两银子。凤姐得了银子,假借贾琏名义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结果金哥自缢,守备之子也随之殉情。
2、净虚老尼托付凤姐退亲一事,凤姐说,“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 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你怎么理解她的话?可见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她的话主要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说这件事不是什么难事,我们贾家完全能办得到。 第二层意思是说这事你去求老爷太太还不如求我。 第三层意思是说事情不是白办的,你得拿大笔银子。 这两句话集中的表现了她狡诈、贪婪的性格。
3、贾府人等往铁槛寺途中经过一农庄,宝玉在拧转纺车时遭到一个丫头的呵斥,众小厮忙断喝拦阻,宝玉却忙丢开手,并陪笑。宝玉身上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吗?说说你的理解。
宝玉有着显赫的家世和尊贵的身份,备受宠爱和敬畏,却能够承受农庄丫头的呵斥并陪上笑脸,说明在他内心深处并不存在尊卑之分,他是叛逆于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其次,爱护女孩也是他的特性,此处的细节描写符合宝玉姐姐妹妹的一贯个性。
第十六回
1、贾政生辰,宁荣二处齐庆贺,忽然六宫太监传来圣职,问:什么圣旨?接着发生什么事: 太监传旨说元春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全家喜气洋洋,贾母派人去宫里谢恩。贾府上下开始忙于建造省亲别院。一切准备停当,贾政便择日题本,皇帝恩准元春回家省亲。元宵节,元春回家省亲,亲人团聚。
第十七十八回
1、结合贾宝玉给大观圆的景致题名对额,联系文中的景物描写,你喜欢他哪个题名对额? 答案不定,只有言之有理即可。
例:\沁芳亭\。①沁芳,花香浸入肺腑也;优美的花与草环境。②欣赏沁芳亭的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三篙、一脉,都指水。河堤上的柳因水而更翠绿,河两岸的花给水分去了香气;或:河水从岸柳那里借来了翠绿,因了一条河而把两岸的花香分开了。联意是说柳和水,花和水,相互灵通,相互引吸,相依为美,相互渗透,真神来之笔。 2、误剪香囊袋:
宝玉陪父亲贾政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大展才情。出来时那帮小厮就以祝贺宝玉为名跟他要随身携带的佩物,把宝玉身上配物尽数解去。黛玉以为她给宝玉做的香囊袋被那帮小子要去了,赌气回房,挥剪铰了宝玉托她做的香囊。宝玉忙拿出了黛玉送给她的荷包,黛玉见状是又愧又气,于是又要剪这个荷包。宝玉连忙劝解,二人和好如初。 3、元妃省亲:
14
元春在贾政生日那天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省亲别院。贾妃见到祖母、母亲及诸姐妹不禁泪珠滚滚。随即元春赐园名“大观园”,给园中所喜之处题名,命宝玉和诸姐妹各题一匾一诗,以示庆贺。元春被选入宫,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地方”,此番见到贾母、王夫人等, 彼此悲喜交集,欲泣无声,不由得泪水频垂,强作欢颜。太监启奏时辰已到,元妃与亲人洒泪而别。 4、“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有对贾妃两次落泪的描写。请问这两次描写分别表达了贾妃什么样的心理?
第一次是她刚回来见到贾母等众人时候的落泪。这次落泪是久别亲人重逢后的喜悦,还有就是她见到家中的这种热闹欢娱的场景想到“不得见人”的宫中生活时流下的酸楚之泪。第二次是要回宫时的落泪,这次落泪是即将分别亲人又要回到深宫时的伤感之泪。
5、贾妃在游大观园时命贾宝玉等众兄妹各题一匾一诗,贾宝玉奉命应写哪四首?其中哪一首是林黛玉帮他写的?
贾宝玉奉命应写《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杏帘在望》四首,其中《杏帘在望》是林黛玉帮他写的,被元妃评为最佳。 6、大观园居住建筑简介
怡红院:
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是别号绛洞花主、富贵闲人,绰号无事忙的贾宝玉的住所,是西方灵河岸上赤瑕宫神瑛侍者在凡间投胎的“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 地名隐意:遗红怨
匾额: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称“怡红院”。 诗为:“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潇湘馆:
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 潇湘,即指竹。“潇湘”原为湘江别称,传说尧有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间。故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
该院院外一带粉垣,院内千百竿翠竹掩。此是奉元春命住进大观园时黛玉自己选定,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她在这里伴随着修竹、诗书、幽怨、孤独和泪水,度过了一生。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 三十七回探春开黛玉玩笑时说:“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似亦暗示黛玉最终之“泪尽而逝”。 地名隐意:消香馆 匾额:有凤来仪 诗为:“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蘅芜苑:
15
“苑”,帝王之院囿。而大观园这座以“苑”命名的院落,则是以各种香草仙藤而著称,是薛宝钗的住所。
地名隐意:恨无缘
稻香村:
李纨青春守寡的住所,是一处山野田园风光的院落。 诗为:“杏帘招客饮, 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 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 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 何须耕织忙。”
秋爽斋: “斋”,书房也。斋较堂,惟气藏而收敛,盖藏修秘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是贾探春在大观园的住所。
蓼风轩(暖香坞):
贾惜春奉元春之命进大观园居住在此,暖香坞为惜春卧室。回目中也有一回叫“暖香坞雅致春灯谜”,众姐妹曾在此雅制春灯谜。抄检大观园时,因与秋爽斋相近,便顺路先到此处。
缀锦楼(紫菱洲): 重屋曰“楼”,紫菱洲为缀锦楼所处的位置,为贾迎春在园中的住处,与藕香榭隔水而望。在海棠诗社中,迎春的号为“菱洲”、惜春的号“藕榭”,便由此而来。 栊翠庵:园中唯一的庙宇景区,妙玉在园中的修行处。 匾额:苦海慈航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发生在栊翠庵内的故事只有两件:第一件发生在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贾政游园时,提曾及“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第十七至十八回)。元妃省亲时,也写到“怱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并题一匾云‘苦海慈航’”。但均未提及寺名。第四十一回回目第一次出现“栊翠庵”之名。本回写贾母带刘姥姥到栊翠庵,至东禅堂吃茶。妙玉又邀钗、黛至耳房内品“梅花雪”。这一回突出描写了妙玉孤僻过结的性格。
第十九回
1、茗烟说“这会子没人知道,我悄悄的引二爷往城外逛逛去,,一会子再往这里来,他们就不知道了”,为什么茗烟如此大胆带宝玉出去玩?
茗烟不仅是宝玉的知己,而且还是宝主叛逆性格的同情者和赞助者。(在第二十三回中,茗烟竟敢冒着风险从书坊里“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偷偷送给宝玉看,从而使宝玉和黛玉得以读到《西厢记》、《牡丹亭》等优秀文学作品)
2、简述《红楼梦》第十九回中袭人“良宵花解语”的故事情节。 袭人见宝玉人性恣情,不务正业(指走读书士进的路),(1)便以家里要为她赎身之事试探宝玉,(1)见宝玉对她恋恋不舍,便趁机加以劝谏,为宝玉定下三个条件,(1)一是不要胡乱说话,再说什么身化轻烟的话,二是在贾政面前要假装读书的样子,让老爷少生气,不许讽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禄蠹),三是不许再吃别人嘴上的胭脂那爱女工的毛病。(1)宝玉表示愿意都改。(1)(此情节表现了袭人的审时度势、善解人意、温柔和顺) 3、《红楼梦》第十九回黛玉与宝玉逗趣时,为什么要提到“暖香”“冷香”?简述当时情景。 宝玉到黛玉房里去玩,闻到一股幽香是从黛玉袖中发出的,宝玉要看看袖里装着什么东西。黛玉不让看并乘机说:“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并问宝玉:“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宝玉一时不理解这话的意思。黛玉说:“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宝玉才听出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