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著复习《红楼梦》分章回系统整理

名著复习《红楼梦》分章回系统整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38:28

海棠与史湘云

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这一典故出自宋代释惠洪《冷斋诗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这一厅趣妙喻致使众多文人墨客歌赋传颂,宋代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弱弱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再次艺术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

史湘云----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多次把海棠这一典故加以套用、渲染,如第十八回,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烟》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湘云真的在花众中的一个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花瓣枕着......”表面写的是“芍药花”实即是指“海棠春睡”。因而在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即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麝月----开到荼縻花事了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到麝月掣签时,有一段值得玩味的文字:\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上面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縻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怀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

宝玉看了签为什么要犯愁?又为什么要把签藏起来?这一签到底包含着什么意思?

原来荼麻縻属于蔷薇科落叶灌木,初夏开花,花冠为重瓣,带黄白色,美丽可供观赏。历代诗人以其开花较晚,故把荼縻看作是送春之花。签上的那句诗出自宋代王淇《春暮游小园》\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荼縻花一开,意味着\三春过后诸芳尽\,良辰美景就要结束了。

麝月忠厚老实,心地善良。在怡红院几个大丫头中,她受袭人\陶冶教育\影响最深。袭人不在,常常留着麝月看家,所以在王夫人的眼中,袭人和麝月视为一体,遇事往往袭麝并举,如谈到宝玉房中丫头时说:\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这就明显地把袭有,麝月与晴雯划清界线。宝玉虽然宠爱晴雯,但怡红院里的实权派丫头却是袭人和麝月。

许多研究者都一致认为,根据曹雪芹后几十回原稿,贾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后,众婢女包括袭人都纷纷离去,最后留在宝钗宝玉身边的只有一人,即麝月。这可以从脂砚斋的批语中得到证明。第二十四回写元宵节晚上,袭人病了,怡红院里的众丫头都出去赌钱,只有麝月看家。宝玉叫她去玩,麝月道:\你既在这里,越发不用去了,咱们两个说话玩笑岂不好?\此处有脂砚斋批曰:\全是袭人口气,所以后来代任。\代任\者,袭人的接班人也。接着有一条脂批说:\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小敝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

由此可见,麝月是宝玉身边最后的一位侍婢,是送走春光最晚开的花朵,应了诗签上所说\

49

开到荼縻花事了\。宝玉预感此签不祥,不愿使大家扫兴,所以在酒席上含糊搪塞过去了。

并蒂花与香菱 妒花风雨便相催

香菱掣了一支并蒂花签,题着“联春绕瑞”,并系一句诗“连理枝头花正开”。那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落花》诗中的一句,全诗为\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落翠苔。\朱淑真工诗善画,很有才华,生于仕宦家庭,由于婚姻不幸,抑郁而终。这首《落花》诗是她幽怨伤感,自叹不幸的心理流露。

香菱原为甄士隐的女儿,名叫英莲。后被拐卖给冯渊,又被偷卖给薛蟠。薛蟠打死冯渊,将她抢到手中作妾,取名香菱。香菱在大观园中有一段韵事,就是向林黛玉学诗,潜心苦练,居然大有将长进。说明她不但容貌不凡,而且也绝顶聪明。可惜她\有命无运\,遇上骄奢淫逸的恶少薛蟠,又碰到妒嫉暴戾的悍妇夏金桂。金桂先来一个下马威,将香菱改名秋菱,接着,薛蟠又喜新厌旧,把丫头宝蟾收在房内,把她遗弃。香菱处在金桂、宝蟾和薛蟠的几面夹攻之中,被当中肉中刺,眼中钉,软的硬的百般折磨,直害得她对花垂泪,对月悲伤,酿成干血之症,一病不起。从朱淑真《落花》全诗看,此句实际上是铺垫和反衬,诗的关键在\妒花风雨便相催\一句上。联系朱淑真的身世遭遇,完全可以推测香菱的命运应是风雨相残,零落苍苔。 曹雪芹写香菱这个人物时,借鉴了明代短篇小说《小青传》。小青的一首绝命诗云\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可见,并蒂莲只是薄命佳人难以实出的愿望而已。

黛玉——芙蓉

芙蓉原是荷花的别称,生于水中的是为草芙蓉,生于陆地的是为木芙蓉。木芙蓉八九月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与荷花平分秋色。在《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广群芳谱》中称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寻找在《红楼梦》中描写芙蓉的,很自然的使人想到曹雪芹的《芙蓉女儿诔》,这是描写贾宝玉悼哭晴雯的诔文,在这篇璀璨绮丽的力作中,作者把芙蓉与芙蓉女儿合而为一,予以了至高至美的评价“??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可见在作者心目中芙蓉是不同凡俗的奇葩。

“芙蓉女儿”表面是指晴雯,实际上是指林黛玉,小说中写到宝玉斟酌“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时“黛玉听了,忡然变色”这暗示了晴雯实则是黛玉的影子。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各签子行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的。唐人咏芙蓉诗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花开时。平明露滴峦红脸,似有朝开暮落悲。”因此用芙蓉花喻为黛玉是再恰当不过的。

桃花与袭人 轻薄桃花逐水流

说起桃花,不由人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写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真是一个令人陶醉的人间仙境。桃花虽以明艳著称,但诗人对它的评价却并不理想。或把它看作蒙受欺凌的薄命女子,或把它喻为随波逐流的轻浮佳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杜甫的两首诗\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红楼梦》第七十回,黛玉赋了一首《桃花行》,以桃花自况,缠绵悱恻,亦有自叹薄命之意。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当晚,袭人抽到一支题着\武陵别景\的桃花签。袭人与桃花究竟有什么

50

搜索更多关于: 名著复习《红楼梦》分章回系统整理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海棠与史湘云 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这一典故出自宋代释惠洪《冷斋诗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这一厅趣妙喻致使众多文人墨客歌赋传颂,宋代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弱弱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再次艺术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 史湘云----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