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的思考
[摘要] 大学生创业从微观上看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从宏观上看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从现状看,大学生创业存在诸多政策和制度上的不足,笔者在考察现行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寻求法律理论基础,认为支持大学生创业需要有制度保障,而法律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法律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创业政策;理论基础;法律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张圣坤认为,大学生创业面临三个瓶颈:缺少法律保护、缺少启动资金、缺少高人指点。为此,他联合鲍敏中委员二次在“两会”上提出议案,呼吁政策给孩子们创业帮一把。那么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学生创业光靠政策优惠,光靠设“绿色通道”就能成功吗?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作为实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一条重要途径,必须法制化,才能让大学生创业之路越走越远。
一、现有促进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考察与反思 考察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主要是通过职能部门以行政手段的方式来鼓励和促进,形式上过于简单,内容上过于行政化,而作为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并没有作为主角发挥作用,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 创业政策各个层面制定的很多,但发挥作用有限 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策略后,此后《就业促进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核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通知》等文件也相继出台,而地方政府在十七大之前,为了促进就业,扶持创业,都纷纷制定了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虽然政策很多,内容也比较全,但由于大多为政策性文件或通知,法律效力低下,又需要多个部门配合执行,因此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例我校一毕业生创业后缺资金,想进行创业贷款,由于户口的限制,由于担保财产的限制,最后却不得寻求其他方式解决资金的问题。
2. 反创业歧视手段乏力
大学生创业歧视主要表现为:一是行业歧视。如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从事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排除在外。政策制定并没有将所有行业一视同仁。二是性别歧视。根据一份调查,对女性创业表示赞赏的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0.9%,41.5%的被调查者希望社会公正地对待女性创业,19.6%的被调查者反映女性在创业中遭遇了社会的性别歧视,18. 2%的人认为社会舆论对女性不公正。社会舆论对创业女性的歧视严重影响了女性创业的热情,58.7%的女创业者呼吁应当给女性更宽松的创业环境,更公平的待遇[1]。对于上述的歧视,现有的政策没有规制措施,起不到反歧视的作用。
3. 创业大学生保障程度低,没有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一些政策出台的目的主要在于如何促进大学生创业,如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就如何推进大学生创业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训)、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扶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服务等工作任务,至于创业大学生应该享有哪些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