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 资料对联引入语文教学好(转)

备课 资料对联引入语文教学好(转)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14:14:45

【备课 资料】对联引入语文教学好()

从新世纪教材改版开始,笔者尝试在语文讲授过程中引入对联艺术,一个学期结束便觉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对内容的概括也简洁而艺术,颇受学生欢迎。 一、用对联激活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加导入新课,通常从旧课入手,或介绍与新课有关的和背景。而我在教学导入中,引述相关对联却收到了比传统导入要好得多的效果。如讲授《过秦论》,贾谊与长沙有着密切关系,在提问学生是否去过贾谊故宅之后,引入屈贾祠联一副:“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把贾谊与屈原相提并论,让学生在未读《过秦论)时,先了解贾谊文章的历史地位与文学价值,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此文出自《左传》,引入一副妙趣联:“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东放;自上而下读左传,书向右翻。”并作如下点拨:上下联分别用“南、北、西、东”和“上、下、左、右”八个方位词。古代书籍文字竖排,读时自上而下,书页向右翻过,此与现代简体横排书籍有所不同。以《左传》对“西瓜”即以雅对俗,尤觉有趣。学生兴趣顿生,为教学课文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二、教学过程引人对联,丰富知识,增强趣味有的课文段落涉及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讲授时若引入与此有关的对联,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到《内蒙访古》中秦始皇修长城造成民怨沸腾一段,即引山海关孟姜女庙联一副佐证翦伯赞的观点“秦皇安在哉:?万里长一色。”便将南昌滕王阁联咏出:“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并告诉此联来历和用典的特点,这属于集句联之一种,联中集了孟浩然、韩愈、陶渊明、王勃的诗文各一句而巧妙成联,难怪姚菜击节赞赏。

三、用对联,概括课文。培养语言表达与简洁概括的能力从应试角度来讲也好,从培养表达能力来讲也好。运用对联概括课文,是一种理清思路、掌握内容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去枝缩水、提纲挈领、培养简洁表达的好方法。如《琐忆》洋洋数千字的长文,通过压缩提炼,用对联概括一目了然:“七次谈话,庄谐并用,让我铭心,启人开窍;两句诗词,爱憎分明,为民俯首,对敌横眉。”此联把纲目内容、感受体会、人格态度、写法特点全部囊括,言简意赅,学生想起这副对联就想起了这篇课文。又如《荷塘月色》,写景抒情很有特点,抓住这一点概括,即成一副很有特色的对联:“月色荷塘,荷塘月色,此夜朦胧素淡号;思乡怀古。怀古思乡,经年苦闷哀愁情。”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传记古文,写了两个对比性很强的人物。串讲完后,用一副对联概括事件、性格,并作出评价,学生觉得很容易掌握:“凭智勇,完璧归赵,使不辱命,退而让颇,真乃英雄气概;能屈伸,袒肉负荆,谋则强国,戍则安邦,无愧丈夫品德。” 四、引入对联。强化课文的思想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如《触龙说赵太后》就今天的现实意义来说,提出了一个如何爱护教育子女的问题。而就其艺术性来看,则体现了《战国策》纵横家巧舌如簧,纵横捭阖的游说特点。用语精辟而简约,善用精当的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变化,用委婉亲切的言辞击中赵太后爱子不能从长远计的要害,说服力很强。讲授后用如下对联总结评价,水到渠成:“为国为家,教儿应虑长远广;于今于后,尊位须凭德才功。” 《勾践灭吴》叙述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广求贤士,遍致良才,对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外派种与吴求和,麻痹夫差,经过长期积累与艰苦斗争,终于灭吴雪耻。这个故事至今给人以有益的教训。讲毕课文,让学生总结概括学习收获,师生一同拟成如下对联:“礼贤下士,众志成城终雪耻,伟哉,勾践;拒谏听谗,昏君失策即亡国,悲也,夫差!”尤其是使用了文言虚词“哉,也”,与文言课文很是贴切,又表达了鲜明的思想感情。《记念刘和珍君》倾注了鲁迅先生的悲愤之情,于是总结课文遂拟成如下对联:“爱国岂有罪,请愿喋血府门,噩耗传来,顿生一腔悲愤;革命要开花,挥戈杀贼疆场,阴霾散尽。即是满天云霞。”让学生再一次体会鲁迅的感情,对未来充满希望,德育与美育相辅相成,潜移默化。

五、借助对联,让学生学习和运用修辞方法,从而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简笔与繁笔>既

是一篇文艺评论。又是一篇写作指导文章,阐述了简笔与繁笔的辩证关系。对此,我借鉴课文内容,拟了一副这样的对联:“简可胜繁,繁可胜简,当简则简,当繁则繁。繁简得当;长能超短,短能超长,宜长便长.宜短便短,长短相宜。”此联除了对偶之外,还用了顶针,复沓、对比等辞格,有口语风格,又颇有哲理性。又如给《记念刘和珍君》拟的另一副对联“毅然,黯然,欣然,爱国志士品质;悲也,愤也,颂也,革命文豪感情。”则使用了排比、镶字、借代等修辞方法。《季氏将伐颛臾》讲毕,综合内容、过程、方法、效果等方面拟成一副对联:“一场论辩,三次交锋,步步紧逼,层层深入;事理相生,正反结合,句句见血,字字生威。”此联则运用了叠音、数字、上下对偶、联内对偶等修辞方法,对孑L子与冉有的一段对话进行生动形象的概述,帮助学生表达语言,学会概括。

用对联引入或概括高中课文 1、毛泽东《词二首》 泽色绘成新世界, 东风吹遍旧河山 2、《沁园春·长沙》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鱼翔浅底,鹰击长空。 3、《再别康桥》

(1) 天上彩云渔歌遏; 河边金柳春梦遥。

(2) 青荇多情摇碧水; 夏虫无赖弄笙箫。

(3) 清水一潭虹照影; 星辉满篙我高歌。

(4) 月夜波声连美梦; 春风杨柳系离情。 (5) 海角一杯酒; 康桥尺八箫。 4、《茶馆》 民国万税(岁), 天下太贫(平)。 5、《促织》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6、《呐喊自序》

(1)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2) 怒将匕首投豺虎; 甘为人民作马牛。 7、《荷塘月色》

(1) 月色荷塘,荷塘月色,此夜朦胧素淡; 思乡怀古,怀古思乡,经年苦闷哀愁。 (2) 曲曲折折荷塘弥望田田叶; 蓊蓊郁郁杨柳泻过淡淡光。

(3) 微风过处缕缕清香似渺茫歌声;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备课 资料】对联引入语文教学好() 从新世纪教材改版开始,笔者尝试在语文讲授过程中引入对联艺术,一个学期结束便觉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对内容的概括也简洁而艺术,颇受学生欢迎。 一、用对联激活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加导入新课,通常从旧课入手,或介绍与新课有关的和背景。而我在教学导入中,引述相关对联却收到了比传统导入要好得多的效果。如讲授《过秦论》,贾谊与长沙有着密切关系,在提问学生是否去过贾谊故宅之后,引入屈贾祠联一副:“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把贾谊与屈原相提并论,让学生在未读《过秦论)时,先了解贾谊文章的历史地位与文学价值,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此文出自《左传》,引入一副妙趣联:“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东放;自上而下读左传,书向右翻。”并作如下点拨:上下联分别用“南、北、西、东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