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植物学笔记自整

植物学笔记自整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2 18:15:35

导管分子:死细胞,细胞两端的初生壁溶解,形成穿孔,导管分子通过穿孔相连形成导管 导管分子的管径比管胞大,具有较高的输水效率

管胞: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长管状死细胞,细胞两端尖斜,没有穿孔,还具有支持作用 木纤维:高度木质化,死细胞,使木质部兼有支持的功能 木薄壁细胞:木质化,含有淀粉、结晶,具有贮藏功能

② 韧皮部:由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运输有机物的组织。 筛管:由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的运输有机物的管状结构

筛胞:细胞壁上没有筛板和筛孔,原生质体中也没有P-蛋白体,主要通过侧壁上的筛域运

输有机物

伴胞:与筛胞相伴而生的长形活细胞,有细胞核,与筛管共同完成有机物的运输 韧皮纤维:支持作用,不木质化或木质化程度低

韧皮薄壁细胞:贮藏和横向运输的作用,常含有结晶和各类贮藏物 维管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 ⑤分泌组织

定义:植物体中由产生分泌物质的细胞构成的组织,称分泌组织,分为外分泌结构和内分泌结构 1) 外分泌结构

分布于植物体表的分泌结构,分泌物位于植物体表面。包括花中的蜜腺、蜜槽、叶或幼茎表面的腺毛、排 水器、盐生植物的盐腺。

蜜腺:一种分泌糖液的外部分泌结构,存在于许多虫媒花植物的花部 腺毛:具有分泌功能的表皮毛状附属物

排水器:植物将体内过剩的水分排出体表的结构,由水孔、通水组织和维管束组成 2)内分泌结构

存在于植物体内,分泌物存留于体内的分泌结构。常见的有: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和分泌细胞 分泌腔:由多细胞组成的贮藏分泌物的腔室。伞形科、菊科、漆树科等植物中有裂生的分泌腔。 分泌道:贮藏分泌物的管道。松树的茎、叶等器官中有裂生的树脂道。 乳汁管:分泌乳汁的管状结构

分泌细胞:分布于植物体内,具有分泌能力的较大细胞,其分泌物存聚于细胞腔中。分为油细胞、黏液细

胞、单宁细胞、芥子酶细胞、含晶细胞。

⑥复合组织

17

定义:植物体内一些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方式与规律密切结合,共同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这样形成的

组织称为复合组织。如维管植物中的维管组织就是一种复合组织

维管组织由韧皮部合木质部两部分组成,在植物体内主要执行运输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功能和具有一 定的支持作用。

维管组织常在植物体中呈束状排列,称为维管束。

在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中,维管束中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还有束中形成层; 单子叶植物和绝大多数蕨类植物的维管束中没有形成层。

8 植物的组织系统

植物体中的各种组织紧密结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组织系统,分别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从而使植物体形 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维管植物中的组织系统有:皮组织系统、基本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

皮组织系统:位于植物体表,包括表皮和周皮,主要对植物各个发育时期起保护作用 基本组织系统:主要包括薄壁组织、厚壁组织、厚角组织,为植物体各部分的基本组成

维管组织系统:主要由输导组织及其周围的机械支持组织组成,在植物体中行使输导水分、无机盐、有机

养料的功能和一定的支持功能

4 比较导管与筛管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①同为被子植物的输导组织;②均由长管状的细胞纵向连接而成。 不同点:①导管存在于木质部,而筛管存在于韧皮部;

②导管由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导管分子)连接而成,而筛管由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连接

而成

③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而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

5 比较导管与管胞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①同为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长管状输导组织;②都存在于木质部;③均为死细胞;④次生壁

加厚的方式都有环纹、螺纹、孔纹、网纹、梯纹。

不同点:①管胞的细胞两端尖斜,没有穿孔,而导管细胞两端有穿孔; ②导管的输导效率高于管胞;

③管胞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唯一输水组织,导管是被子植物的主要输导组织。

6 比较筛管与筛胞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①均为生活细胞;②都存在于韧皮部;③都起着输导有机物的作用。

18

不同点:①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中,筛胞存在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中; ②筛管由筛管分子纵向连接而成,筛胞是单独的细胞,没有相互连接;

③筛管端壁具筛板和筛孔,筛胞壁端不具筛板,侧壁和末端部分只有一些初步分化的小孔; ④筛管细胞质中有P-蛋白,筛胞细胞质中无P-蛋白; ⑤筛管周围有伴胞,筛胞旁侧无伴胞 ⑥筛管的输导效率高于筛胞

7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组织类型?各具有什么功能?

答:植物组织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

分生组织根据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根据来源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根据功能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

第二章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种子的结构与类型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子房中的胚珠受精后发育形成,包括胚、胚乳、种皮三部分。

种子的基本结构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有些种子具有外胚乳或假种皮,可以帮助种子更好地传播 以适应新一代植物体的生存。 (1)结构 1)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小孢子体,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由胚根、胚轴、胚芽、子叶组成。

胚根:由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点)和根冠组包。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套有胚根鞘 胚轴:连接胚根和胚芽的轴状结构。根据子叶着生点分为上、下胚轴

胚芽:由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点)和幼叶组成。禾本科植物的胚芽外套有胚芽鞘

子叶:茎的顶端分生组织,最早形成的叶性器官。双子叶植物具有两片子叶,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

裸子植物有两到多片子叶。 2) 胚乳

胚乳位于种皮和胚之间,是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场所,由贮藏组织构成,供种子萌发时利用。有些植物的胚在发育过程中,胚乳的养料被胚吸收,转入子叶中贮藏,所以种子成熟时无胚乳存在,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

19

种子中的胚乳或子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以及少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 在柿的胚乳细胞中,营养物质以半纤维素的形式贮藏在胚乳的细胞壁中,称为具有厚壁的薄壁组织。 胚珠中的一部分珠心组织保留下来,形成类似胚乳的营养组织,称外胚乳。 外胚乳与胚乳来源不同,功能相同。 3)种皮

种皮是种子最外面的一层,具有保护功能,可以保护种子内的胚,避免水分的丧失,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侵入,有些植物的种皮还与控制萌发的机制有关。 种皮细胞内含有的色素使种子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 种脐:种子成熟后与果实脱落时留下的痕迹

种孔:原来胚珠使其的珠孔,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从种孔出突破种皮 种脊:种皮上略微突起的结构,一端可追溯到种脐,进入种子的维管束在此分布 (2)类型

根据成熟后是否具有胚乳,将种子分为两种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1)有胚乳种子: 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蓖麻、油桐)

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小麦、水稻)

2)无胚乳种子: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蚕豆、瓜类)

单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慈姑、泽泻)

3)裸子植物都是有胚乳种子 种子的结构与类型

胚根——生长点和根冠组成(禾本科植物胚根外有胚根鞘) 胚轴——连接胚根和胚芽的短轴 胚 胚芽——生长点和幼叶组成(禾本科植物胚芽外有胚芽鞘) 子叶——最早的叶性器官,贮藏营养物质,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

种 有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有胚乳 子 胚乳 无胚乳种子:种子成熟过程中,胚乳营养被胚吸收,贮藏在子叶中,子叶肥厚

种脐:种子脱离果实时留下的痕迹 种孔:在种脐的一侧,珠孔留下的痕迹

种皮 种阜:外种皮延伸的海绵状隆起物,常覆盖种脐、种孔

种脊:珠柄和珠被愈合形成的突起,倒生胚珠发育成的种子才具种脊

20

搜索更多关于: 植物学笔记自整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导管分子:死细胞,细胞两端的初生壁溶解,形成穿孔,导管分子通过穿孔相连形成导管 导管分子的管径比管胞大,具有较高的输水效率 管胞: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长管状死细胞,细胞两端尖斜,没有穿孔,还具有支持作用 木纤维:高度木质化,死细胞,使木质部兼有支持的功能 木薄壁细胞:木质化,含有淀粉、结晶,具有贮藏功能 ② 韧皮部:由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运输有机物的组织。 筛管:由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的运输有机物的管状结构 筛胞:细胞壁上没有筛板和筛孔,原生质体中也没有P-蛋白体,主要通过侧壁上的筛域运 输有机物 伴胞:与筛胞相伴而生的长形活细胞,有细胞核,与筛管共同完成有机物的运输 韧皮纤维:支持作用,不木质化或木质化程度低 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