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安徽省滁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生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1)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98% 45% 25% 实验现象 B中品红溶液 ________ 稍有褪色 ________ D中品红溶液 不褪色 不褪色 不褪色 爆鸣实验 无爆鸣声 有爆鸣声 ________ A中生只有S_____只有H【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溶液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2)【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溶液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交流反思】
(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
注意:若答对下面题奖励4分,但化学总分不超过60分。
【拓展延伸】小明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原因________ ,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 三、计算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下图表示用该氢氧化钠溶液与10 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试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8滁州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2. 【答案】C
【解析】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解析】【解答】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A选项错误;
B、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故B选项错误;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C选项正确; D、牛顿发现了力学定律,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家的主要成就分析。 3. 【答案】A
【解析】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解析】【解答】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铟原子的中子数=115-49=66; 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分析。 4. 【答案】B
【解析】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胶头滴管应在试管上方悬空滴加,不能伸到试管中或者接触内壁,A不符合题意;
B.检验气密性时将导管一端放入烧杯中,手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B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C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根据过滤所用仪器进行分析。 5. 【答案】C
【解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厨房天然气泄露,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因为空气中有大量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引起的爆炸需要可燃物在有限空气急速燃烧才可能发生;根据久未开地窖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前要先进行灯火实验分析。
6. 【答案】B
【解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为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分析。 7. 【答案】A
【解析】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因原子放射出粒子后改变了元素种类,不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不同,所以可推知放射的粒子为质子,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元素的种类决定因素分析,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8. 【答案】C 【解析】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所以应该是横线,故A错误; B、氧化钙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原溶液中溶剂减少,会析出溶质,溶质减少,溶液质量也随之减少,故B错误;
C、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酸性越来越弱,PH越来越大,如果纯水PH为7,但酸不可能没了,所以无限制的接近于7,而不能到7,故C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溶质变成了硫酸锌,溶液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B、加入氧化钙固体与水发生反应来考虑; C、根据酸性越弱PH越大;
D、根据反应后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来考虑. 9. 【答案】D
【解析】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SO 2能与NaOH溶液反应,2NaOH +SO2 = Na2SO3 + H2O,反应后气体减少,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A不符合题意;
B. CO 2能与石灰水反应,CO2 + Ca(OH)2 = CaCO3↓+ H2O,反应后气体减少,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B不符合题意; C. HCl气体极易溶于水,并且2体积的氯化氢气体与碳酸钠反应生成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都导致锥形瓶内的气体减少,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C不符合题意; D. NO与石灰水不反应,锥形瓶内气体不减少,压强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在这个体系中,气球处于体系的内部,小气球鼓起来,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使气球膨胀,可能是锥形瓶内的气体被液体吸收,也可能是两种物质相互作用吸收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降低。 10.【答案】B
【解析】点拨: 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A错误;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 B正确;t2℃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无法比较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错误;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也就无法比较,D错误。答案选B。 二、填空题
11.【答案】(1)太阳能 (2)③
(3)CH4 + 2O2 2H2O + CO2
【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解析】【解答】该路灯使用的新能源是太阳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蔬菜大棚用的塑
料薄膜;农庄内将牲畜粪便、秸杆等发酵制得沼气,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 + 2O2
2H2O + CO2。
故答案为:太阳能;③;CH4 + 2O2 2H2O + CO2;
【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的化合物。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2.【答案】(1)C;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的木条
(2)过滤;漏斗;2H2O22H2O+O2↑
(3)可行;KMnO4受热易分解,其分解后生成的二氧化锰又可以作为氯酸钾的催化剂,使氯酸钾快速分解
(4)蓝紫色;二氧化硫
【解析】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解析】【解答】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故应选用发生装置是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可以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内,如果复燃说明是氧气.(2)剩余物质中有KCl(或含KClO3)和MnO2 , 要想回收MnO2 , 要利用KCl(或含KClO3)溶于水,但MnO2不溶于水,应先将混合物溶解,然后过滤得MnO2固体,然后将MnO2固体洗涤并干燥即可;溶解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与玻璃棒;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和玻璃棒;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H2O22H2O+O2↑.(3)KMnO4受热易分解,其分解后生成锰酸钾、
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又可以作为氯酸钾的催化剂,使氯酸钾快速分解,故该实验设计可行.(4)硫在氧气中的燃烧会出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它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1)C;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的木条;(2)过滤;漏斗;2H2O22H2O+O2
↑;(3)可行;KMnO4受热易分解,其分解后生成的二氧化锰又可以作为氯酸钾的催化剂,使氯酸钾快速分解;(4)蓝紫色;二氧化硫.
【分析】(1)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和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选择发生装置即可;根据氧气的溶解性及密度确定收集方法即可;根据氧气的助燃性进行分析.(2)实验室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后的剩余固体物中回收MnO2的操作顺序进行分析;根据溶解于过滤所需仪器进行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原理进行分析.(4)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13.【答案】(1)铁架台 (2)CO2;温室效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