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2届高三历史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1980年我国正式对外开放,第一步就是建立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经济特区,最大、级别最高的是海南省特区。特区是在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窗口。
2.我国第二步是1984年开放了大连、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1990年上海埔东的开发和开放,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3.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目前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的基础是:自力更生;原则是:平等互利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十五大”进一步创新:“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9
1.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建国初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第一次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新中国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
3.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国民党集团所占据。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三)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签署《上海联合公报》。这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在中美建交三原则基础上中美正式建交。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一个中国。中美关系的改善说明,外交政策的制定是以国家利益为转移的。
2.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正式建交。70年代外交重大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改善。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0
5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