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
1、元素周期表共有 横行, 个周期。其中短周期为 、 、 。所含元素种类为 、 、 。长周期包括 、 、 。所含元素种类为 、 、 。 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如果排满的话有 种元素。
2元素周期表有 个纵行 个族。包括 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 族,一个第Ⅷ族(包括 个纵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16个族排列 。过度元素共包括 个纵行(第 纵行到第 纵行)。包括哪些族 。过渡元素全为 元素。又称为 。 3、写出七个主族和0族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ⅠA族 ⅡA族 ⅢA族 ⅣA族 ⅤA族 ⅥA族 ⅦA族 0族 4.同一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若元素位于第二、三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若元素位于第四、五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若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5、同一主族上下相邻两个周期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若A在B的上一周期,设A的原子序数为a
⑴若A、B位于第ⅠA族或ⅡA族(过度元素的左边)则B的原子序数为 。 ⑵若A、B位于第ⅢA族——ⅦA族(过度元素的右边)则B的原子序数为 。 。 6、微粒半径大小判断的方法
。 。 。 7
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 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 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 阳离子与 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阴离子与 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8、阴上阳下规律
9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判断的方法
⑴、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单质的氧化性 ——元素的非金属性 ——阴离子的还原性 ——单质与氢气化和的能力 ——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
⑵、另外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如Cl2+Na2S=2NaCl+S得电子能力Cl S 10、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判断的方法 ⑴、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单质的还原性 ——元素的金属性 ——阳离子的氧化性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能力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
⑵、另外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如Fe+CuSO4=FeSO4+Cu失电子能力Fe Cu 11、同一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同主族元素具有 的化学性质。从上到下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 ,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 ,原了半径逐渐 ;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 ,对应阳粒子的氧化性逐渐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能力逐渐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 ;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 ,对应阴离子的还原逐渐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 12、同一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 ,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
次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 ,原子半径逐渐 ,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 ,对应阳粒子的氧化性逐渐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能力逐渐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 。
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 ,对应阴离子的还原逐渐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
1.位、构、性的关系
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及相关条件可推算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
2.周期表中数字与性质的关系
(1)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只要记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就可以确定主族元素的位置。
He:2、Ne:10、Ar:18、Kr:36、Xe:54、Rn:86
①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多1或2,则应处在下一周期的ⅠA或ⅡA,如88号元素,88-86=2,则应在第7周期第ⅡA。
②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少1~5时,则应在第ⅦA~ⅢA,如84号元素在第6周期第ⅣA。
③若预测新元素,可与未发现的稀有气体元素118号相比按上面的方法推算。如116号元素应在第7周期ⅥA。
(2)同族的上下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①第ⅠA、ⅡA的元素上下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上一种元素所在周期所能够排列的元素种类数。因此第ⅠA、ⅡA族的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上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所能排列的元素种类数。如:Cs的原子序数=37(上一种元素Rb的原子序数)+18(Rb所在的周期能够排列的元素种类数)=55。
②第ⅢA~0族的元素上下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下一种元素所在周期所能够排列的元素种类数。因此第ⅢA~0族的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上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所能排列的元素种类数。如:Se的原子序数=16(上一种元素S的原子序数)+18(Se所在的周期能够排列的元素种类数)=34。
(3)同周期的左右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①前三周期的所有元素中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为1。
②第4周期以后只有ⅡA和ⅢA族元素之间的差值不为1,第4、5周期的差值为11,第6、7周期为25。
(4)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所在的族也为奇数,最高化合价和最低负价也是奇数;原子序数为偶数时所在的族为偶数或0族,最高价和最低价为偶数或0。 3.周期表的应用 (1)由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结合一些区域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一些“元素之最” ①单质
非金属性最强的单质为F2,金属性最强的是Cs(Fr为放射性元素不考虑);密度最小的金属元素为Li,密度最小的气体为H2,熔点最高的单质为石墨,熔、沸点最低的单质为He。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为H,最大的为Cs(不考虑放射性元素)。 ②化合物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为HF;酸性最强的含氧酸为HClO4;最强的碱为CsOH(不考虑放射性元素),含氢质量分数最大的气态氢化物为CH4。 (2)比较或推断一些物质的性质
①比较同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氢化物的稳定性。如KOH的碱性大于NaOH,H2O的稳定性大于H2S。
②比较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HCl的稳定性大于H2S;NaOH的碱性大于Mg(OH)2。
③比较不同周期、不同族元素性质时,要找到“参照物”。如:比较Mg(OH)2与KOH的碱性可以参照NaOH,判断出KOH的碱性大于Mg(OH)2。
4.简单微粒半径的比较方法
6.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1)预测元素的性质
常见题目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或尚未发现的主族元素,推测该元素及其单质或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质。
(2)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及相关已知条件可推算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基本思路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