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考题
2016年01月06日taianliu2009的初中生物组卷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15?日照)比较HIV病毒、大肠杆菌、酵母菌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者体积大小是: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 B.三者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壁 C.三者中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D.三者中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核 2.(2015?东营)“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理解新世界上的一切的.”如表列出了四种生物所具有的细胞结构(“√”表示有,“×”表示无),其中不正确的是( ) 种类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 × × × × 埃博拉病毒 × √ √ √ × 酵母菌 × √ √ √ × 变形虫 √ √ √ √ √ 衣藻 A.埃博拉病毒 B.酵母菌 C.变形虫 D.衣藻 3.(2015?鄄城县二模)如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五种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酵母菌,②是细菌,③是病毒,④是草履虫,⑤是衣藻
B.有细胞壁的是①②⑤;有成形细胞核的是①②④⑤;无细胞膜的是③ C.有荚膜的是②;有叶绿体的是⑤;有伸缩泡的是④;有纤毛的是④
D.⑤营自养生活;①②③④营异养生活.③营寄生生活,①营腐生生活 4.(2015?丹江口市校级模拟)下面是三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1页(共33页)
A.甲类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B.乙图的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C.乙和丙生物都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D.三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完全一样 5.(2015?曹县二模)根据微生物的某一特征进行简单分类(见下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待分类的微生物 流感病毒、青霉、酵母菌、乳酸菌、曲霉、醋酸菌 类别一 醋酸菌、乳酸菌 类别二 酵母菌、青霉、曲霉 A.其分类标准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其分类标准是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 C.流感病毒应该划到类别一 D.流感病毒应该划到类别三 6.(2015?德州模拟)H7N9禽流感、“超级细菌”来袭,公共卫生安全再次受到威胁.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7N9禽流感、艾滋病、手足口病的病原体都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小张曾感染H5N1禽流感,治愈后他体内已产生抗体,所以不会再患H7N9禽流感 C.现在各医院都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D.“超级细菌”让包括青霉素在内的许多抗生素对其失去作用,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 7.(2015?奉节县校级一模)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28℃的恒温箱中一周,其内微生物繁殖最多的是( )
A. B. C. D. 8.(2015?莱芜模拟)在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较多.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特制的培养基必须是( ) ①加氮元素②不加氮元素③加葡萄糖④不加葡萄糖.
第2页(共33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5?肥城市三模)如图是著名的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未打断瓶颈时,甲瓶肉汤不变质,乙瓶的变质 B.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 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是否煮沸” D.此实验证明“细菌是由原来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0.(2015?广东一模)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25℃ 5℃ 25℃ 温度 请据表分析,本实验设计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
A.二组,温度、细菌 B.二组,温度、消毒棉球 C.二组,温度、空气 D.三组,温度、空气、细菌 11.(2015春?乳山市期末)某同学在琼脂的培养基上接种了A、B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在培养基上放了浸过盐水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一天后,盐制片周围只有B细菌生长,你对这个实验结果的解释不认同的是( ) A.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
B.A、B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区别 C.A细菌在盐水环境中不能够生存 D.在这里B细菌把A细菌给吃了 12.(2015秋?临沂期中)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在没有实施实验前,不能打开培养皿 B.每组两套培养皿,其中一套为对照实验 C.接种时,要注意无菌操作
D.两套培养皿应放在不同的环境中
第3页(共33页)
13.(2014秋?互助县校级期末)下列不可以作为各小组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问题设计的一项( )
A.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存在吗?
B.细菌和真菌在什么环境中多一些?在什么环境中少一些? C.什么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
D.为什么密封的食物中细菌和真菌繁殖速度很慢? 14.(2015春?泰山区期末)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设计了甲、乙两个探究方案如下(每套培养皿中放等量来自同一木头的锯木屑,且保持湿润),对此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方案 分组 培养皿 锯木屑 是否灭菌处理 是否接种细菌 培养环境 方案甲 A组 一套 5克 灭菌 不接种 无菌条件 B组 一套 5克 不灭菌 不接种 自然环境 A组 一套 5克 灭菌 不接种 无菌条件 方案乙 B组 一套 5克 灭菌 接种 无菌条件 A.方案甲不严谨,没有体现单一变量 B.方案乙更能说明问题,体现了对照实验原则 C.在方案乙中,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
D.使锯木屑保持湿润是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15.(2015秋?东莞校级期末)在Ⅰ、Ⅱ、Ⅲ三个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成份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等量的大肠杆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见下表).实验结果最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糖类的实验方案是选择( ) 培养皿 培养成分 培养皿中的菌落数 Ⅰ 35 琼脂、糖类 Ⅱ 250 琼脂、糖类和维生素 Ⅲ 0 琼脂、维生素 A.培养皿Ⅰ和Ⅲ B.培养皿Ⅰ和Ⅱ C.培养皿Ⅲ和Ⅱ D.无法对照 16.(2015秋?零陵区校级期中)如果用下图表示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Ⅱ Ⅲ Ⅳ 选项 Ⅰ A 鱼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B 植物 种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C 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D 微生物 病毒 细菌 真菌
A.A
B.B C.C D.D
第4页(共33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