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果蔬采后病理复习资料
果蔬感病后有哪些生理变化?
病原物产生哪些酶和果蔬病害发生有关? 1、 果胶酶
果胶裂解酶:内果胶溶解酶、外果胶溶解酶 果胶酸裂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2、 半纤维素酶:内木聚糖酶、外木聚糖酶、木聚糖苷酶 3、纤维素酶 4、蛋白质分解酶 5、角质酶
三、果蔬病害知识点(症状、病原和防治方法)
果实软腐病
镰刀菌引起果实腐烂
柑桔酸腐病
病原:Oospora citriaurantii ex Persoon 半知菌类
病症:病菌从蒂部或伤口侵入,病斑初期圆形,水渍状,后迅速蔓延至全果,病部变软多汁,呈黄褐色,似开水烫过状,轻擦果皮,其外表皮很易脱离,以手触之即破。后期病部生出白色菌丝,稀薄覆盖于果面,有酸臭气味,最后成为一堆溃不成形的腐物。
防治:除强调采摘质量、尽量减少机械伤口外,还应采用有效的杀菌剂浸果灭菌防治。目前市场上的苯并咪唑类(托布津、多菌灵)、咪唑类(万利得、施保克、戴挫霉等)对酸腐病的防治都无效,只有双胍盐类的百可得是防治酸腐病的有效药剂。因此,柑橘采收后24小时内(最好边采边浸果)选用“百可得”加咪唑类混用,对综合防治柑橘贮藏期的各种病害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荔枝酸腐病
【病 原】本病菌学名为Geotrichum candidum Link., 属半知菌
【为害症状】此病多为害成熟果实,一般常在蒂端开始发病,病部初呈褐色,后渐变暗褐色,病部逐渐扩大,最后导致全果变褐腐烂。果肉腐烂酸臭,流出酸水,外壳呈暗褐色硬化。其上生白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农业措施:①在采收、运输时,尽量避免损伤果实和果蒂;②采收后,果实用抑霉唑+2,4-D浸果。化学防治:喷药防治荔枝蝽象和果蛀蒂虫。在清明前后蝽象交尾期喷射80%敌百虫800~1000倍液。
香蕉炭疽病
病原:香蕉盘长孢(Gloeosporium musarum Cooke et Mass),属半知菌亚门。
症状:本病属真菌性病害,由香蕉刺盘孢菌引起。果实被侵染后,在成熟果实的果柄和表皮上出现褐色圆形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展并相互连结成不规则形的大斑点,2~3天内整个果实变黑腐烂,病部上着生许多粉红色粘状物。未成熟的果实其病斑明显凹陷。外缘呈水渍状,中部常纵裂,露出果肉。果柄和果轴上的病斑为不规则形,严重时变黑干缩或腐烂,表面着生许多红色小点,即病原物。
防治:1、选种高产、优质的抗病品种和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生势,提高抗病力。[3] 2、搞好蕉园卫生。及时清除和烧毁病花、病轴和病果,并在结果始期进行套袋,可减少病菌侵染。
3、适时采果。当果实成熟度达七、八成时采果最好,过熟采收易感病。采果以晴天进行为宜,切忌雨天采果。在采果、包装、贮运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果皮机械伤。 4、果实采后进行防腐保鲜处理,可大大减少发病率。常用的防腐保鲜杀菌农药,为特克多和朴海因等。
5、对贮运工具和场所应进行消毒处理,果箩和贮运场所可用5%福尔马林喷洒;或用硫磺熏24小时,以消除病源。
番木瓜采后病害有哪些,病原物各是什么,如何防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