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23:08:55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一、 概述:

自九四年国家建设部提出消除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以来,经过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上海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和改善;但尚未从根本上消除,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烦恼,不同程度影响了房屋的正常使用。

在本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中,我公司主要把“渗、漏、堵、裂、壳、砂、锈’’等质量通病作为防治重点;分述如下:

二、 漏质量通病的防治

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详见第九章(创建无渗漏工程施工方案)。

三、 模板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① 坚持采用有足够的强度,且符合设计要求不易变形及破损的模板与支撑,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模板的周转次数,以减少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

② 坚持采用有刚度,符合设计要求的模板,确保模板不产生挠曲变形;且模板支撑后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对稳定性不足的部位在浇混凝土前先行加固,以防因模板支撑稳定性不足在浇砼时起混凝土质量事故,甚至安全事故。

③ 严格按业主及规范要求进行模板工程验收,严格控制模板的接缝宽度和平整度。

④ 整体式钢砼梁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应起拱,以消除在施工中的结构自重,设备及施工人员、施工机具的荷载作用下形成的挠度。若设计无要求,起拱度按1/1000~3/1000。

⑤拆模时混凝土强度:整体式结构承重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定强度时方可拆除;拆除侧模应待结构砼达到相应强

度,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棱角完整;芯模或予留孔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坍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⑥ 上部结构施工,发生上部荷载时,梁、板底及突出墙面的悬臂梁等构件底部应增设支撑,以防砼构件断裂,造成质量及安全事故。 ⑦ 隔离剂材料先用及控制:应根据各种模板的特点,选用合适的隔离剂,隔离剂材料的选用应考虑脱模容易,不污染构件表面,对混凝土与钢筋无损害。以保证脱模顺利、混凝土棱角与表面,在拆模时不受破坏。严禁使用废机油作脱模剂。

四、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① 钢筋保护层不符合规范要求,墙、柱主筋偏位:造成该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保护层垫块(铁马凳)的厚度不符合要求或设置数量偏少;砼保护垫块少放或漏放;梁、柱、板内钢筋缺定距措施,缺放或少放撑筋,墙、柱缺少限位措施在砼浇捣时被振动机械偏未及时校正等。

② 现浇平板及悬挑板负弯距钢筋下踏:造成负弯距钢筋下踏的因素主要有――现浇权双层筋上层负弯距钢筋支撑,悬挑板支座下未设置暗梁及铁马凳或勿马凳数量偏少。砼浇捣时被踩下的钢筋未及时校正等。

③ 同截面接头过多:造成因截面接头过多的因素主要有――钢筋配料时,未分清接头位置所在区域是受拉区还是受压区,对规范了解不透彻,或未按翻样单配料。

④ 绑扎不符合要求:造成本缺陷的因素主要有――主筋位置弄错放反,受拉、受压筋颠倒,未设定位钢筋造成主筋偏位,板筋绑扎、扎丝花扣不符合规范,缺扣松扣;接头未按要求绑三道扣(两端及中间各一道);箍筋与主筋不垂直,间距不均匀,绑扎不牢,角部不到位;箍筋接头未错开,端部锚固长度不足及未作135°弯钩;主筋偏

位时,未按1/6坡度矫正,而采用硬弯或豆牙弯。

⑤ 不符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主、次梁受力筋上下位置弄错,梁、柱相交主筋柱未包梁;钢砼剪力墙等结构门窗洞口漏放加强筋;搭接长度不足,接头位置不当;锚固长度不足,形式不正确。

⑥ 基础钢筋倒钩、骨架歪斜:造成这些缺陷的因素主要是――操作马虎,绑扎时未将弯钩扶正(上筋弯钩应向下,底筋弯钩朝上,角筋弯钩与构件侧面夹角以30°左右为宜);造成骨架歪斜主要因素有:绑扎点不牢或偏少,扎丝绑扎时未采用“八”字型花扣,运输方法不当及施工操作人员过多在骨架上行走、踩踏等。

⑦ 钢筋曲线不准确:遇及弧形构件时,宜优先采用放大样的方法施工,构件绑扎后,应采取可靠的限位装置,防止搬运过程中变形,做好相应的成品保护工作。

五、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① 蜂窝、麻面:造成该缺陷的因素主要有――施工配合比计量不准确;原材料规格、质量与级配单不符;模板尚未认真清理,涂刷隔离剂及拆模过早;混凝土搅拌时间过短,和易性差及搅拌不均匀;模板拼缝不严,未认真找补,漏浆严重;混凝土振捣未按规程分层(段)振捣,一次性下料高度过大,振捣时间过短,小构件及配筋密集处未采用Ф30振动棒及刀片式振动器深入振捣等。

② 露筋:造成该缺陷的因素主要有――钢筋限位措施不当,保护层垫块过少,甚至漏放;配筋密集区及构件截面较小时未及时调整级配,钢筋净距较小或小截面构件采用较大粒径的石子(一般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处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模板接缝不严,漏浆造成露筋;浇砼时振动机械碰撞或施工人员踩踏造成钢筋变形及钩头朝上而未及时调整、校正。

③ 孔洞及烂根:造成该缺陷的因素主要有――a.同“蜂窝”、

“露筋”情况;b.在钢筋稠密区域或予留洞、予埋件处砼浇筑不畅通,未适当采用同级配细石砼及配合人工捣实,洞口模板未留排气孔;c.模板部缝隙不严,漏浆严重或水灰比过大,砼和易性差,石子沉底;d.浇筑前未接浆或一次性下料太多,振捣棒插不到位(底),未振实。

④ 缺棱掉角及洞口变形:造成该缺陷的因素主要有――模板内垃圾未清,拆模时造成砼角拉损;拆模过早,砼强度不足;拆模未按拆模程序,动作粗鲁;浇砼时洞口模板两侧砼下料不对称,模板固定不牢,振捣时将模板挤偏,造成洞口变形。

⑤ 缝隙夹渣:造成该缺陷的因素主要是在施工前没认真清理施工缝表面浮尘及松动石子等杂物,没认真做好接浆工作。

⑥ 裂缝:造成该缺陷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过大,表面产生气泡龟裂;水泥用量过大,引起收约定俗成龟裂;大体积砼未采取降低内外温差措施,未认真养护等。

六、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1、 砌块墙体裂缝 1)、现象

① 梁底墙体水平裂缝

② 内横墙和纵墙尽端阶梯形烈缝。 ③ 竖缝和底层窗台下有竖向裂缝。 ④ 砌块周边裂缝 2)、原因分析

① 一次性砌筑到顶,而引起砌体灰缝粘结剂塑性收缩,造成墙顶与梁底出现水平裂缝。

搜索更多关于: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一、 概述: 自九四年国家建设部提出消除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以来,经过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上海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和改善;但尚未从根本上消除,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烦恼,不同程度影响了房屋的正常使用。 在本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中,我公司主要把“渗、漏、堵、裂、壳、砂、锈’’等质量通病作为防治重点;分述如下: 二、 漏质量通病的防治 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详见第九章(创建无渗漏工程施工方案)。 三、 模板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① 坚持采用有足够的强度,且符合设计要求不易变形及破损的模板与支撑,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模板的周转次数,以减少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 ② 坚持采用有刚度,符合设计要求的模板,确保模板不产生挠曲变形;且模板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