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比较鉴赏、表达技巧专项强化
答:
(2)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6分) 答: 答 案
1.主要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2分)写双燕善解人意,似乎与佳人一起惋惜“春将暮”,借女子之口抒发了惜春之意。(3分)
2.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野花飘落、果实初成,江燕引雏飞,柳枝飘拂等,是从视觉角度写景;“暗草薰苔径”是从嗅觉角度写景。②动静结合。如“暗草薰苔径”是写静景,“江燕引雏飞”“晴杨扫石矶”是写动景。(6分,每点3分。如从远近、明暗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3.突出手法是情景交融和用典。(2分)前部分在凄凉的景物描写中表现作者的失意,最后三句用严子陵富春江垂钓和季鹰思故乡莼菜、鲈鱼脍两个典故来表现作者对自己曾经苦苦追求功名的否定和嘲笑,表达了作者因失意而产生的愤愤之情和孤苦无奈。(4分)
4.运用了夸张(通感)的修辞手法。她的歌声使人感觉到风起雪飞,使炎夏变得清凉。(2分)对柔奴“清歌”的夸张描写突出了歌声的清凉悦耳,也暗示了歌者高旷美好的心灵。(3分)
5.①用典:首联,引用郭元振的故事,说自己尽管也怀有像郭元振那样的宏才大略和匡世济时的热情,却没有他那样的幸运,只能将满腔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漂泊的凄凉托之于诗歌。尾联,引用马周的典故,说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怀才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运,所以只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这两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愤郁不平的心情。②对比:颔联上句用风雨中落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下句的青楼管弦形成一寂一喧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③象征:诗中的“风雨”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答出任意一种即可。手法2分,分析3分)
6.(1)颔联写芳草“碍马”,白云“遮楼”,表达了诗人对锦江美景的依恋之情。颈联写山含恨,水悲歌,抒发了诗人告别锦江后的离愁别恨。(6分。每联分析各3分)
(2)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5分)
7.(1)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一朵鲜艳明丽的孤零零的花,开在暮春时节的废园墙角,无人观赏、采摘,借花写人,表达了词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5分)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的孤花形象。词人在下片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片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6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