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年适应性语文测试作文分析(印)
2018届高一第二学期作文资料<一>(20160316)
——2016年适应性测试语文作文分析
资料整理:陈老师 审核:李老师 一、作文题目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 一位先生上前说:我可以给你们一份工作。流浪汉拒绝了。 于是,这位先生也举了一块牌子,站在他们身后,牌子上面写着:“我给他们提供了工作的机会,但他们拒绝了。” 流浪汉很尴尬,想要换个地方,这位先生又跟了过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对题目的理解 这则材料选取了当下社会比较常见的一个场景——流浪汉街边“晒”身世(遭遇)、博同情以求得路人在经济上的援助作题材,应该说,这样一个题材,不管是对农村的学生,还是对城里的学生,都是比较熟悉的,具有普适性和可写性。在中国,流浪汉街边乞讨现象自古有之,它是众多社会现象中很常见的一种。在古代,老百姓往往会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而被迫流浪、以乞讨为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大大减少了,但依然存在。究其原因,除了确实是自身原因(比如残疾,缺乏自理能力)外,还因为它有了新的“使命”——骗钱,通过“可怜的身世”或者“不幸的遭遇”骗取路人的同情并获得经济上的支助,想不劳而获。 材料中,那位“好心先生”的非同一般的“热心肠”行为让两位流浪汉的真实目的暴露无遗——原来,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温饱,也不是工作的机会,而是金钱。或许,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两位流浪汉所举牌子的信息都是假的。对于这种行为,“好心先生”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揭穿,并决定一揭到底。 本次作文题,出题者只是客观地叙述了这么一件事,并没有就事件发表任何的观点和评论,叙述的语言也看不出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这就需要考生在审题立意时作出正确的选择。 考生可以从流浪汉这个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从“好心先生”的角度立意(如果抛开这两大方面,从“社会的不公”“论工作的重要性”“如何防诈骗” “欺骗无处不在”等方面进行立意则有偏题之嫌),开放性较大。就这一点上,和当下大家热议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那么一点点的相似性; 虽然材料并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和价值评判,但考生在立意时应该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就是你的立意(观点、思想)最好要符合社会主流思想,要体现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对流浪汉的行为提出批评和否定、对“好心先生”的行为表示认可和肯定的立意,或许才是本作文题的最佳立意。 鉴于此,以下立意就较为妥当: 1.流浪汉角度: ①好逸恶劳要不得(懒惰不可取) ②做人要懂得自力更生 ③自食其力,维护做人尊严 ④ 做人不可好逸恶劳 ⑤ 利用“可怜”骗人最可恨。(要紧扣流浪汉乞讨现象来谈) 2.“好心先生”角度: 1
①与欺诈行为斗争到底②要敢于揭穿欺诈行为(扣乞讨现象来谈)③勇于揭露利用同情心的欺骗行为④与其施舍不如给予工作机会(或“授之鱼不如授之予渔”)。 ⑤想改变别人需坚持(要紧扣流浪汉乞讨现象来谈)⑥帮助别人(改变别人)还需尊重
三、关于作文立意等级
1、一类卷(48—60分:48—51;52—54;55分以上)
考生如能紧扣1.流浪汉角度:①好逸恶劳要不得(懒惰不可取)②做人要懂得自力更生③自食其力,维护做人尊严 ④ 做人不可好逸恶劳;2.“好心先生”角度:①与欺诈行为
斗争到底②要敢于揭穿欺诈行为(扣乞讨现象来谈)③勇于揭露利用同情心的欺骗行为④与其施舍不如给予工作机会(或“授之鱼不如授之予渔”)等立意,并在此基础上论据翔实,
分析出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价值、意义等可在一类文范围内打分; 2、二类卷(43-47分:43—45;46—47)
(1)考生围绕一类卷的立意构思行文,谈自己的见解,但是分析社会根源、意义时比较肤浅,不够深刻,建议在二类卷内评分。 (2)如围绕“利用‘可怜’骗人最可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与不良现象作斗争(要紧扣流浪汉乞讨现象来谈)”、“想改变别人需坚持(要紧扣流浪汉乞
讨现象来谈)”“帮助别人(改变别人)还需尊重”等构思文章,谈自己的见解,分析出背景、意义等,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二类卷内评分。 3、三类卷(36-42分:36—38;39—42) 文章立意在立意范围内,但叙述、分析的过程中,泛泛而谈,思想意义浅薄、平面化,只是简单列举,没有对比、分析、挖掘得出合理的观点意义或者抒发出真情实感的。 4、四类卷(25-35分) 完全或大幅度偏离材料及范围去写作。
(1)谈工作的重要性;(2)谈人为何要流浪;(3)?? 5、五类卷(25分以下) (1)只是套用“总—分—总”等结构,中间三段拼凑、堆砌几个事例,首尾贴上题目标签(且偏离题意的),没有自己的思考、创作,此类穿靴戴帽的套作、背作,建议25分
下; (2)其他情况。
四、关于作文的“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40分):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
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表达项(20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分):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
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精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⒃有个性特征 五、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3分为止;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不完篇或残篇评定
1、完篇而字数不足(600字以上),正常打分后再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 2、未完篇(400字—600字),不超过35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3、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5、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三)本评卷场的酌情:
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切入分(平均分)为40分。在此基础上,只要发现有亮点,就可将分数上浮。 (四)文体要求
重视文体特征。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要酌情扣分。 附:
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一等(20~16二等(15~11分) 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内容 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基20分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础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等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级 表达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不符合文体要求 20分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求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不通顺语病2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语言基本通顺 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特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20分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参考例文:
莫让高尚成为卑劣者的通行证
面对流浪汉的举牌讨乞,多数人要么选择视而不见,唯恐避之而不及,要么出于对人性的信任,施以金钱,以表善心,材料中的好心先生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我可以给你们一份工作。而这善意的帮助却无意间暴露了人性中卑劣的一面,他们需要的是不劳而获,而非自立自强。
无疑,这两个流浪汉在利用我们的善良人性、高尚的灵魂,所以,当这位先生举牌揭露他们的骗局时,流浪汉尴尬了,因为他们发现,在这位先生面前,他们的谎言无法继续,他们的卑劣暴露无遗,高尚不再成为卑劣者的通行证。
诗人北岛在《回答》一诗中写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或许,这才是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感伤与绝望。我们不畏惧人性的卑劣,但无法接受善良、高尚成为了卑劣的通行证,让卑劣者得逞,让善良者受伤,让高尚者无力。而且当这样的伤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我们不再相信人性的真善美,不再用善意的目光看待这个无法确定的世界,不再用高尚的灵魂去触摸这个冰冷、沉沦的人间。此情此景,或许,尴尬的不是这两个流浪汉,而是每一个还依然对这个世界报以信任的善良者、高尚者,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我错了吗?
是的,我错了吗?当我看到那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举起牌子向我求助的流浪汉时,我究竟是选择挥袖而去还是施以援手?如果我选择了施以援手,我究竟是救人于危难还是助长懒惰?如果我的善良,我的高尚最终是把人引向更为卑劣、更为沉沦、更为迷失的境地,那么,究竟是人性的恶还是方法方式的恶?
而这所有一切的疑问或许在现实的世界里都难以找到唯一的答案,因为善与恶的碰撞,高尚与卑劣的交锋,永远不像数字加减般如此清晰明了。佛祖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而众生自然也包括那丑恶、卑劣的流浪汉,这是佛祖的回答。但遗憾的是,我们难以做到如佛祖般的大慈大悲,我们只是众生,就如材料中的那位先生,当其得知流浪汉所说的帮助是不劳而获而非自立自强时,当其得知自己的善良、高尚成为流浪汉谋利的通行证时,他选择的是揭穿流浪汉的虚伪与卑劣。这是人性使然,也是对善良的人性的捍卫,因为,真正的善是引人向善,真正的帮助是引人自助,而不是简单的给予,不是黑白不分的姑息与纵容。
所以我们敬仰那些闪耀着神性之光的大慈大悲者,但在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更应思考的是让善良的人性得以延续,让高尚的灵魂得以传递。善良之心,高尚之魂,更不能成为丑恶、卑劣者的通行证。
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世界,理应如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