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完整版)2018海淀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21. (4分)答案要点: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丰富的联想;独具慧眼(独特的视角);长期的酝酿(等待);突发的灵感。
【评分标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参考答案:勇于突破模式、超越自我(1分),热切关注和反映民族苦痛(2分),人物设置抛弃了人们熟悉的模式(1分)。
23.(6分)答案要点:彻底抛弃传统,进行最决绝而勇敢的小说实践;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设计的故事情节寄寓了作家的哲学思考;具有超乎常人的丰富的想象力。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4. (5分)参考答案:这一组问句引出了小说的情节线索(1分),以《树上的男爵》构思和创作的艰难(1分),赞美卡尔维诺具有惊世的写作才华(1分);这样连续发问,形成悬念(1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评分标准】若有其他答案,视合理程度给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10分)
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 二类卷(5—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26.(50分)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一类卷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42—50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二类卷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33—41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三类卷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25—32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四类卷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24—0分)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以24分为基准分浮动。 说明:没有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 50个字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乙未年(万历二十二年),中郎做吴县县令,念及我们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隐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见),就取苏轼思念苏辙之意,为自己的休息闲坐之所题写匾额“听雨”。这一年的十月,我去吴县探望他,见到听雨堂
9
后(不由)感叹道:“我看苏轼为官四十多年,在颠沛流离之时,家室妻子全然不顾念,却唯独没有一刻能忘记苏辙,对儿时两人风雨对床的人生乐趣的感念,没有一天没有的,可是最终他也没能和苏辙相聚。
唉!宋朝自宋仁宗以后,都不是安定太平的时代。苏轼高亢耿直,无所保留地进谏忠言,苏辙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俩都有隐居山林的风骨气度,(本质上)不是迎合世俗谋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个人了解他,就可以隐居了。何况苏轼、苏辙两人互为知己?两个互为知己的兄弟,一起隐居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论道,在瑞草桥、何村中著书,恐怕也不会太寂寞吧。可是他竟然违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终被世人嫉妒,几乎处于死地。那黄州之行也就罢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阳羡,在那时,富贵功名的滋味已经尝过了;世路坎坷的苦楚,也经历过了;自己的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约可见了,可谓历经磨练而富有经验了。或者招苏辙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许昌,或者兄弟二人一起回到故乡,让不能在中年实现的乐趣,在晚年实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八年之间,荣华富贵得到了多少呢?结果是被贬谪惠州、儋州,飘零寂寞,最终不能与苏辙相见。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方。人贵在自我了解。陶潜可以做到出仕却不为外物所役(而辞官),是因为他性情刚毅啊。子瞻被贬到海南以后才想学陶渊明,他不在年轻的时候学,却在老年的时候学,这和贼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弯弓射箭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兄弟三人,相亲相爱的程度不亚于子瞻和子由。子瞻没有哥哥,子由没有弟弟,他们的快乐要比我们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许可以免于功名。只是我看两个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缘分浅,终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中郎心胸宽广而外显激切,心态平和而行迹孤傲,尤其适宜隐居。现在在吴县担任县令,政令清简,全然不见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乐。莫非从子瞻的覆辙中有所鉴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时候学陶渊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学陶渊明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兄弟对床听雨的快乐,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实现了,请让我回去等待这一天。
1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