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模分布体系简单分析和位序粗略测算
对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分布体系的测算及分析
——基于捷夫法则
摘要 :所谓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一种特殊的经济与空间的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由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所组成的巨大的多中心城市区域。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及城市间巨大的相互作用,致使城市间的地域边界相互蔓延,形成连结成片的城市地区,即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并致力于在2018年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快速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其对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乃至全球经济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群;长三角;位序规模分布;捷夫法则
1 引 言
长江三角洲是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也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2014年划入),区域面积35.4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9%。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区。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以仅占全国2.1%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和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比如典型的江苏乡镇企业、浙江民营企业、上海外资企业),集聚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城市化率快速提高,其中城镇化尤为快速,小城镇和城市对本地区城市化率的发挥较大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长江三角洲正在通过经济与空间的双向运动,逐渐成长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1
2 基本介绍
2.1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41个地级市。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底,“三省一市”范围的长三角常住人口达到21693.49万人。
2.2 城市分布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并由许多小城镇和大城市相间分布。
主要经济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温州,嘉兴,镇江,常州,湖州,绍兴,南通,连云港,舟山,扬州,台州,泰州,合肥,芜湖,马鞍山,衢州,金华,淮安,盐城 ,宣城等。
城镇布局主要分为三个较大的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南京城市群以及杭甬城市群。(如左图所示)
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布局结构模式为单核结构模式,上海是不可替代的核心。但是长三角正朝着多中心结构模式发展,南京、杭州和宁波正在逐渐发展为中心城市。
上海城市群包括了周边的苏州、无锡、南通、嘉兴、湖州等89座城市。形成了“1+5”区域格局。上海城市群处在长江入海口处,也是连接国际贸易和国内运输的转接点,
图 2-1
2
同时上海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因此上海城市群主要面向的是国际。也是国内与国际连接的重要渠道。
其次较大的是南京城市群,以南京为中心,包括扬州、镇江、常州、泰州、马鞍山、芜湖、滁州等主要城市,主要遵循一带一轴三通道的发展模式,及沿江城市带,城市发展主轴以及向北京、合肥、上海的三条通道。南京城市群在交通上的作用主要是借助长江的天然优势,加强了上海城市群等沿海地带与内地之间的联系。
最后一个是杭甬城市群,杭甬城市群以杭州、宁波为中心,是一个双核型的布局结构模式,拥有两个核心城市。主要包括了温州、金华、义务、舟山、台州等城市。杭甬城市群主要是是上海货运的分散地区,可以通过杭州湾大通道看出这一特点。同时,在长三角与国外的连接中它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宁波是国内重要的港口城市,连接着国际上各大港口,帮助上海连接了世界各地。
3 城市规模与等级
3.1我国城市规模等级分类(2014)
城市的规模和等级主要是通过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我国主要的划分等级为
表 3-1
等级 超级城市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人口 >1000万 >500万 100~500万 50~100万 50万以下 3.2 研究方法
用来测算和分析城市规模等级分布的方法很多,本文采用捷夫法则、基尼指数(G)、首位度指数(S)来反应城市的规模分布和层次差异情况,公式如下:
捷夫法则:即捷夫(1949)提出在经济发达国家里,一体化的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简单公式表达:
Pr=p1/R
3
其中:Pr是R位城市人口;P1最大城市人口;R是Pr城市的位序。
首位度指数(S):
其中,P1,P2, P11为从大到小排序后的城市人口规模。首位度指数越大,首位度越大。正常的两城市指数是2,而4城市指数与11城市指数应该是1。
基尼指数(G):
式中n 为区域城市体系中的城市总数,S 是这 n 个城市的规模总和,T 是城市体系中各城市规模之差的绝对值总和。基尼指数能够精确地比较区域内所有城市间的规模差异,取值范围为 0—1,越接近 0,表明城市规模差异越小;越接近 1,表明城市规模差异越大,一般认为 G 在 0.6 以上表示城市规模分布极不平衡。
3.3长三角城市规模等级
综合我国城市人口规模分类标准和基于捷夫法则可以把长三角地区的大中小城市分为五个等级(如 表3-2 所示)
表 3-2长三角城市规模等级 层次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规模 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大城市 城市&人口(市区常驻人口/万人) 上海 (2231.55) 南京(800.37) 杭州 (624.2) 苏州(534.6) 宁波(349.16)无锡(354.37)温州(303.94) 常州 绍兴 扬州等大中城市 南通 镇江 湖州 嘉兴 合肥 芜湖 马鞍山等中小城市 其他小城市和卫星城市 第四层次 第五层次 中等城市 小城市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