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汉语语法

古代汉语语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9:12:39

④《商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其祁奚之謂矣。(《左傳·襄公三年》) ..(1)用代詞“是”複指的賓語前置

①秉國之均,四方是維。(《詩·小雅·節南山》) ..②求!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 .

③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左傳·僖公四年》) ......

④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左傳·僖公十五年》) .⑤寡人其君是惡,其民何罪?(《國語·晉語》) ..⑥將虢是滅,何愛於虞?(《左傳·僖公五年》) .

賓語用代詞複指的格式中,還可以在賓語之前加“唯(惟)”,形成“為??是??”的固定格式,強調賓語的作用很明顯。

①率師以來,唯敵是求。(《左傳·宣公十二年》) .②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左傳·成公十三年》) .③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左傳·宣公十五年》) .

④雞鳴而駕,塞井夷竃,唯余馬首是瞻。(《左傳·襄公十四年》) ...⑤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左傳·僖公五年》) .現代還說“唯你是問”、“唯利是圖”,就是這種語法的殘留。 ..(2)用代詞“之”複指的賓語前置

①子是之學,亦為不善變矣。(《孟子·滕文公上》) .②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左傳·僖公十五年》) ..

③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惠之至也。(《左傳·僖公十五年》) ..④“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左傳·宣公二年》) .

⑤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⑥語曰“唇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穀梁傳·僖公二年》) .⑦故事求遠而失近,廣藏而狹棄,斯之謂也。(《新語·資質》) .

賓語用代詞複指的格式中,還可以在賓語之前加“唯(惟)”,形成“為??之??”的固定格式,強調賓語的作用很明顯。

5

①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

②不務張其義,齊其信,唯利之求。(《荀子·王霸》) .③當臣持竿臨河時,心無雜慮,惟魚之念。(《列子·湯問》) .

如果前置的賓語是由疑問代詞“何”作定語的定中結構短語,那麽複指的指示代詞一般用“之”。例如:

①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國語·越語》) ..②姜氏何厭之有?(《左傳·隱公元年》) ..

③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 ...④夫子居之,何厭之有?(《論語·子罕》) ..⑤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 ..

⑥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商君書·更法》) ....⑦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列子·説符》) ..⑧孔子曰:“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 ..

注意:如果賓語本身就是代詞,那麼,複指的代詞,只能是“之”,而不能是“是”。例如: ①《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左傳·隱公元年》) .

②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孟子·公孫丑上》) .

③《魯頌》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學,亦為不善變矣。(《孟子·滕文公上》) .由此可見,用代詞“是”字或“之”字複指提前的賓語,是古代漢語變更動賓語序的一種語法手段;即使被提前的賓語本身是代詞,也並不排斥這種語法手段。但是,現代漢語沒有這種句法了,因此這類句子譯成現代漢語時是無需把這種“是”字或“之”字直譯出來的。

(3)用其他代詞複指的賓語前置

用“斯”“茲”“焉”“彼”等作標記。例如:

①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尚書·金縢》) ..②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左傳·隱公六年》) ..

③苟有履衛地、食衛粟者,昧雉彼視。(《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 ..④此以知上賢無益也,其亡茲適。(《管子·侈靡》) .

(4)用代詞複指的賓語前置條件

用代詞複指的賓語前置條件:用代詞“是”、“之”等複指賓語。例如:

6

①將虢是滅,何愛於虞?(《左傳·僖公五年》) .②今吳是懼而城於郢。(《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③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論語·先進》) ....

4.強調介詞的賓語前置

除了以上三種情況外,古代漢語中在強調介詞的賓語時,也常把其賓語放在介詞的前面。 (1)強調介詞“以”的賓語

古代漢語中強調介詞“以”的賓語時,常把其賓語放在介詞“以”之前。例如: ①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詩·衛風·氓》) .

②《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 ..

③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雖衆無所用之。(《左傳·僖公四年》) ....④秋陽以暴之,江漢以濯之。(《孟子·滕文公上》) ....⑤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孟子·離婁上》) .

⑥若晉軍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則朝以死。(《左傳·僖公十五年》) ....

⑦僑聞之,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脩令,夜以安身。(《左傳·昭公元年》) ....⑧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李斯《諫逐客疏》) .

(1)強調“自”“於”等其他介詞的賓語

除了強調介詞“以”的賓語而使之前置以外,其他一些介詞有時也具有相同的做法。例如: ①日居月諸,東方自出。(《詩·邶風·日月》) ..

②其一二父兄懼墜宗主,私族於謀而立長親。(《左傳·昭公十九年》) .③啟乃淫溢康樂,野於飲食。(《墨子·非樂上》) .④鳥獸不可與同群。(《論語·微子》) ..5.無標誌的賓語前置

在古代漢語中,有時為了強調賓語,沒有以上的前置條件,也可以直接將賓語移至謂語中心語之前,這種現象叫做“無標誌的賓語前置”。直接把代詞賓語“是”或者名詞賓語放在謂語動詞之前,能夠突出賓語,或者舒緩語氣。“是”在《詩經》中作賓語共57例,全部前置;《左傳》《國語》裏也不少,戰國晚期以後就基本上見不到了。例如:

①赫赫師尹,民具爾瞻。(《詩·小雅·節南山》) .②維葉莫莫,是刈是濩。(《詩·周南·葛覃》) ..

7

③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左傳·僖公四年》) ..④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史記·項羽本紀》) .

⑤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

(二)謂語前置

主語在前,謂語在後,這是古代漢語、現代漢語的常規句式。為了突出謂語的感嘆或者疑問的語氣,古代漢語中有謂語前置的現象。古代漢語的一些句子,謂語在主語之前,我們叫做謂語前置,又稱主語後置。通過謂語前置的倒裝,能夠加強語勢,調和音節,錯綜句法。第一是表示疑問的句子,第二是表示感歎的句子。這些句子謂語綴以語氣詞而前置,倒裝的主語大多也綴以語氣詞或者助詞。

1.表示感嘆語氣

①大哉,堯之為君!(《論語·泰伯》) .②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

③宜乎,百姓之謂我為愛也!(《孟子·梁惠王上》) .④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呂氏春秋·去私》) .⑤快哉,此風!(宋玉《風賦》) .

⑥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史記·魯仲連列傳》) ...⑦美哉,論焉!(《禮記·檀弓》) .⑧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湯問》) .⑨敗矣,子所使求馬者!(《列子·說符》) .⑩來,尸蟲!(柳宗元《罵尸蟲文》) .2.表示疑問語氣

①何哉,爾所謂達者?(《論語·顏淵》) .②何哉,君所謂踰者?(《孟子·梁惠王上》) .③子邪,言伐莒者?(《呂氏春秋·重言》) .④誰與,哭者?(《禮記·檀弓》) .(三)定語後置

在古代漢語中,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定語,有時為了讓語言更流暢,就將定語後置。 1.名詞及體詞性成分作定語後置

古今漢語的通常語序是:在偏正結構中,修飾語在前,中心語在後。就是說,“小名”或“別名”(種概念)在前,“大名”或“共名”(屬概念)在後。古漢語中有一種偏正結構語序與此相反,這就是所謂

8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汉语语法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④《商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其祁奚之謂矣。(《左傳·襄公三年》) ..(1)用代詞“是”複指的賓語前置 ①秉國之均,四方是維。(《詩·小雅·節南山》) ..②求!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 .③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左傳·僖公四年》) ......④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左傳·僖公十五年》) .⑤寡人其君是惡,其民何罪?(《國語·晉語》) ..⑥將虢是滅,何愛於虞?(《左傳·僖公五年》) .賓語用代詞複指的格式中,還可以在賓語之前加“唯(惟)”,形成“為??是??”的固定格式,強調賓語的作用很明顯。 ①率師以來,唯敵是求。(《左傳·宣公十二年》) .②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左傳·成公十三年》) .③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左傳·宣公十五年》)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