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考试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一)
1. 根据碰撞理论,温度增加反应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 活化能降低
(B) 碰撞频率提高
(C) 活化分子所占比例增加
(D) 碰撞数增加
2. 在碰撞理论中校正因子P小于1的主要因素是:
(A) 反应体系是非理想的
(B) 空间的位阻效应
(C) 分子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够
(D) 分子间的作用力
3. 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A) 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c
(B) 互撞分子的相对总动能超过Ec
(C) 互撞分子联心线上的相对平动能超过Ec
(D) 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c
4. 设某基元反应在500 K时实验活化能为83.14 kJ/mol,则此反应的临界能为:
(A) 81.06 kJ/mol
(B) 2.145 kJ/mol
(C) 162.1 kJ/mol
(D) 4.291 kJ/mol
5. 简单碰撞理论中临界能Ec有下列说法:
(A) 反应物分子应具有的最低能量
(B) 碰撞分子对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
(C) 反应物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在联心线方向上分量的最低阈值
(D) Ec就是反应的活化能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6. 在过渡态理论的速率方程中,因数 RT /Lh或kBT/h对所有反应都是一样的。其值约为∶
(A) 1000 s-1 (B) s (C) s-1
(D) 1000 s
7. 某双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k=Aexp(-Ea/RT),若指前因子的实验值很小。则说明:
( A) 表观活化能很大
(B) 活化熵有绝对值较大的负值
(C) 活化熵有较大的正值
(D) 活化焓有绝对值较大的负值
8. 对于气相基元反应,按过渡态理论,不正确的关系式是:
(A)Ea=+RT (B)Ea=
+nRT
(C)Ea=E0+ RT (D)Ea=E0+mRT
9. 过渡态理论对活化络合物的假设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为 :
(A) 是处在鞍点时的分子构型
(B) 正逆反应的过渡态不一定相同
(C) 存在着与反应物间化学平衡
(D) 生成的过渡态不能返回反应始态
10. Lindemann 单分子反应机理是假定多原子分子被振动激发后
(A) 立即分解
(B) 有一时滞
(C) 发出辐射
(D) 引发链反应
11. 受激物的磷光光谱是由于下述哪种原因所致:
(A) 单重态到三重态的跃迁
(B) 三重态向基态的跃迁
(C) 振动模式不同
(D) 核自旋跃迁
12. 在光的作用下,O2可转变为O3,当1 mol O3生成时,吸收了3.01×
个光子,则该反应之总量子效率φ为:
(A) φ=1
(B)φ=1.5
(C) φ=2
(D) φ=3
13. 如果碰撞理论正确,则双分子气相反应的指前因子的数量级应当是:
(A)
(B)
(C)
(D)
14. 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临界能为83.68 kJ/mol,在300 K时活化分子所占的分数是:
(A) 6.17× % (B) 6.17×
%
(C) 2.68× % (D) 2.68×
%
15. 简单碰撞理论属基元反应速率理论,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物分子是无相互作用的刚性硬球
( B) 反应速率与分子的有效碰撞频率成正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