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备考江苏省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酸碱的通性2

2015备考江苏省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酸碱的通性2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6:55:07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0.073g

解得:x=0.08g

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

(2)①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方法正确;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会污染试剂,方法错误.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方法正确; D.将pH试纸润湿后,测得碱液的pH偏小,方法错误. ②由溶液pH的变化图象可知,在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了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中和;在b点时,溶液呈酸性,氢氧化钠全部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溶液中还有剩余的盐

++

酸.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是:Na、H;要求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质量分数,须知盐酸的质量,由题中的条件可知,还需要的数据是稀盐酸的密度.

(3)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由于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所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实验方案是:加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 故答为:(1)①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②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或使反应物充分接

++

触,加快反应等;(2)①AC,②恰好中和,Na、H;稀盐酸的密度;(3)CO2+2NaOH=Na2CO3+H2O;加适量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14.(6分)(2014?宿迁)化学课堂上要学习碱的化学性质,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边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 澄清的石灰水 ,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 气球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

(3)小光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③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 稀盐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沉淀生成等) 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 检验生成物 证明反应的发生. 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所以气球变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小华的设计不严密,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还需设计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是否相同、气球膨胀的大小是否相同)通过对比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还可以检验其反应生成物来验证,可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或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无气体生成,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检验生成物的方法验证反应是否发生; 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探究】(1)气球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2)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③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 稀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沉淀生成等) 氧化钠溶液反应 【反思拓展】检验生成物. 13.(2分)(2014?泰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 洗洁精能洗去油污是因为它能溶解油脂;在水中加入蔗糖能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C. 光合作用可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干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有发热、发光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酸碱中和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解:A、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但是质子数不变,故A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所以能除去油污,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所以在水中加入蔗糖不能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故B错误;

C、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发热、发光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发光、放热;酸碱中和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B. 15.(2分)(2014?泰州)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NaAlO2+2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3+NaOH═

A. 氢氧化铝属于氧化物

B. 在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

D. 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又消失

解: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而氢氧化铝由三种元素组成,故错误;

B、在NaAlO2中,Na显+1价,O显﹣2价,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Al的化合价为+3价,故正确;

C、盐酸是酸,氢氧化铝是碱,二者发生的是酸碱中和反应,故正确;

D、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量时沉淀溶解,故正确; 故选A 19.(8分)(2014?泰州)小张同学得知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能利用铁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Fe═Cu+FeSO4 .他利用硫酸铜进行趣味实验,将浸泡了 蓝 色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到滤纸颜色变白,由湿变干后燃烧.在燃烧后的灰烬中出现红色固体.他很好奇,进行了相关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有关空白. 【提出问题】

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产生的? 【查阅资料】

(1)温度达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2)温度超过1000℃,CuO才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呈红色.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①可能是Cu;②也可能是Cu2O;③还可能是 Cu、Cu2O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红色固体观赏,呈亮红色;

(2)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分析推理】

(1)请教老师后得知,如有Cu2O存在,加入稀硫酸会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确定亮红色固体为 铜 ,同时也说明滤纸燃烧时的温度低于 A (填序号) A.200℃B.1000℃

(2)滤纸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经分析,产生红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CuO发生反应,生成亮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请写出

[来源学科网ZXXK]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CuO

2Cu+CO2↑ .

【交流讨论】

(1)将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点燃,刚开始不能燃烧,是因为 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

(2)此实验中,CuSO4受热分解生成CuO和 SO3 (填化学式). 解:

铁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铜离子显蓝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 【作出猜想】根据温度超过1000℃,CuO才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呈红色,铜也是红色,;③还可能是Cu、Cu2O的混合物; 【分析推理】

(1)由于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而Cu2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铜,反应后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含有Cu2O;若无现象,则固体中只含有铜;根据探究,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则固体中只含有铜;同时也说明滤纸燃烧时的温度低于200℃

(2)碳与CuO发生反应,生成亮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

【交流讨论】

(1)将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点燃,刚开始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故CuSO4受热分解生成CuO和SO3. 答案:

CuSO4+Fe═Cu+FeSO4 蓝 【作出猜想】③Cu、Cu2O 【分析推理】 (1)铜 A (2)C+2CuO

2Cu+CO2↑;

【交流讨论】

(1)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SO3. 11.(1分)(2014?无锡)小瑾同学用图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和丙,不包含丁,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碱 烧碱 氢氧化钾 纯碱 B 合成材料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C 溶液 糖水 生理盐水 泥浆 D 化石燃料 石油 煤 酒精 A B C D A.B. C. D. 解:A、烧碱、氢氧化钠都属于碱,但纯碱是碳酸钠,不属于碱,故A不符合题意. B、塑料、合成纤维以及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故B符合题意.

C、糖水、生理盐水都是一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而泥浆不属于溶液,则C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石油、煤属于化石燃料,而酒精属于可再生资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故D不符合题意.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0.073g 解得:x=0.08g 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2)①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方法正确;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会污染试剂,方法错误.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方法正确; D.将pH试纸润湿后,测得碱液的pH偏小,方法错误. ②由溶液pH的变化图象可知,在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了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中和;在b点时,溶液呈酸性,氢氧化钠全部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溶液中还有剩余的盐++酸.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是:Na、H;要求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质量分数,须知盐酸的质量,由题中的条件可知,还需要的数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