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政治热点二
高一政治热点主观题集训(二)
12、关注居民投资意愿的变化:2013年央行发布的《2013年第2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46.2%,较上季增加1.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18.1%,较上季增加0.2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35.7%,较上季下降了1.9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为:“基金及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和“购买债券”,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24.8%、18.3%和16.8%。同期北京居民消费意愿回升,储蓄意愿趋于平稳,投资意愿降低,基金和理财产品投资热情回升,股票投资热情下降。
(1)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远远高于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的原因是什么? (2)试分析在投资理财产品中,居民股票投资热情下降的原因? (3)材料表明居民投资看重的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点?
1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经过两年研究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并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克难攻坚、有序推进。
(1)我国目前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说明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着眼点是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为此就是要取消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吗?
14、缩小收入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十八大报告强调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基本要求之一是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原则,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国务院落实十八大报告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调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1)党和政府为什么强调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2)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是什么?其制度保证是什么? (3)如何理解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
15、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赤字、减税增支,是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的主要表现,也是过去几年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增长的成功经验。2013年我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赤字规模。财政部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68591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为59261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回落1.9个百分点。2013年以来,经济增长逐步放缓致使企业获利下降,税收收入增幅因此回落。全国公共财政支出59714亿元,同比增长10.8%.在经济增速趋缓的形势下,由于实施财政扩张以及民生等方面的刚性支出需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下半年日渐凸显。
(1)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增长,其依据是什么?这表明财政具有什么作用?
(2)结合2013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回落的原因,分析说明财政收入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3)2013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数据显示这属于什么财政收支状况?
16、加大税收改革“营改增”试点全国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改革是2013年乃至“十二五”时期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营业税的征税对象是营业额,征收范围广,流转环节越多,税就征的越多,重复征税现象严重。2012年1月,上海试点拉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大幕;2013
年8月,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据测算,2013年全部试点地区企业将减轻负担约1200亿元。尽管全国税收净减收超过1000亿元,但可以带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出口增长0.7个百分点,同时新增就业岗位约70万个。一增一减,足减结构性减税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作用。
(1)推行“营改增”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原因是什么?
(2)“营改增”是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这属于哪种财政政策的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做? (3)通过“营改增”减轻企业负担、带动GDP增长、增加就业,这表明税收具有什么作用?
17、维护食品安全 加强诚信建设: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曝出,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心大减、市场信任缺失。归根结底,一些企业道德意识、诚信意识的淡薄是根本原因,利益驱动是直接原因,法制不健全和监管不严、执法不力也是重要原因。加强食品企业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国家领导人对食品安全更为关注,同时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正在完善,可执行领域正在拓展,多管齐下对于推进我国食品企业诚信建设具有积极作用。“2013年中国优秀诚信企业推优暨网商信用评级服务”的活动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信用评级时企业履行商业合约和社会责任能力的反映,它不仅成为企业与交易伙伴合作、赊销等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更成为优质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投标、政策争取等商业活动的“绿色通道”,是企业信用价值的“身份证”、提升品牌价值与品牌竞争力的宝贵的无形资产。
(1)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说明市场调节存在什么不足?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市场调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2)诚实信用对企业的发展有何意义?对市场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性? (3)如何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18、加强宏观调控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国务院批转的《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在改革的总体要求中提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李克强总理也在多个场合提出,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物管好。201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就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强调,“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
(1)材料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别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
(2)为什么既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又要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有哪些手段? 19、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布局。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地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什么内涵?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家、企业、消费者分别提出了什么要求? (3)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请你为保护环境写三条宣传标语。
20、世界经济形势低迷 殃及中国外贸发展:2013年7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8%。进出口同比增速相比6月份双双由负转正。但这一表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外贸复苏基础脆弱的判断。鉴于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外贸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维持低位弱势运行态势。自2011年10月份中国外贸进入低速增长以来,外贸持续低速前行,增长乏力。2012年当年,中国外贸增速仅有6.2%,增幅为2008年以来最低,远远低于2011年至2011年约20%的平均增速。2013年上半年,外贸出口仅拉动同期GDP0.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继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后,一度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盟亦在呈现复苏向好态势。这些有利的外部因素与国家一系列外贸“稳增长”措施相叠加,有望使中国外贸进一步夯实复苏根基,加快复苏进程。 (1)欧洲债务危机既影响到世界经济发展,又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这说明经济全球化有何影响?(2)美欧经济复苏有利于中国外贸的发展,说明经济全球化有何表现? (3)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