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如果上述利用CPI采用GPS方法测设的CPII乃不能满足施工控制的需要,可以进行加密,加密可以采用导线法测量,布网点间距400~800m,全站仪最低精度等级:标称精度不低于1″、5mm+5PPm。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为: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控制网等级 CPII DJ2 6 8″ 13″ 9″ 仪器等级 DJ1 测回数 4 半测回归零差 6″ 2C较差 9″ 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 6″ 导线边长测量,读数至毫米。距离和竖直角往返各观测2测回。各项限差应满足下表要求。
距离和竖直角观测限差
仪器精度等级 同一测回各次读数互差 I II 2 5 测回间读数较差 3 7 往返测平距较差 2mD 2mD 注:mD =(a+b×D),为仪器标称精度。 式中:a—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测距边长度(km)
电磁波测距仪的测距精度划分标准为:测距长度为lkm时 I级:mD≤2mm II级:2mm< mD≤5mm 导线测量应符合四等要求。
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控制网 级别 附合长度(km) 边长 (m) 400~ CPII ≤5 800 5 1.8 8 1/55000 ±3.6√n 三等 测距中误差(mm) 测角中误差(\) 相邻点位坐标中误差(mm)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 方位角闭合差限差(\) 对应导线等级 加密的CPII导线应在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要求后,采用严密平差计算。
7.3.3 水准点加密
13
施工控制用的水准点加密,应采用水准测量,等级洞内外贯通均采用二等水准的要求进行,仪器最低要求为:与水准等级相配套。
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
限差 水准测量等级 二等 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M△ ≤1 每千米水准测检测已测段量全中误差M△ 高差之差 ≤2 ±6√R 不符值 ±4√K 环线闭合差 ±4√L 往返测附和路线或
7.3.4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长大隧道掘进过程中,洞内应布置多边形导线环,与洞外CPII控制网联测,其精度要求应符合四等导线技术要求。每掘进200m复测一次。
7.3.5 洞内高程测量
长大隧道每掘进200~500m,应以洞外二等水准点为基点,采用水准测量增设洞内水准点,其精度应符合二等水准的要求。
7.3.6 隧道贯通测量
长大隧道贯通后,应利用洞外CPI或CPII控制网,在洞内布设导线网,采用导线测量,三等精度要求,在洞内增设CPII导线点,以增设的CPII为基准测量中线,并与实际施工的隧道中线比较,当贯通误差不影响隧道净空时(一般是40mm以内),以CPII测量的中线为准,当贯通误差超出规范值时,报告建设单位,请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
7.3.7 隧道轨道铺设前平面控制测量
利用CPI或CPII(起闭于),采用1\级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或后方交会法),布置基桩控制网(CPIII),布网要求如下:
控制网级别 CPIII 测量方法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 测量等级 四等 点间距 50~70m 备注 当采用导线测量时,CPIII控制网应附合到CPI或CPII上,并采用固定数据平差。分段附合或置平时相邻段应重叠,重叠长度不应小于lkm。
CPIII导线测量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14
控制网 等级 仪器等级 测回数 半测回归零差 2C较差 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 DJ1 CPIII DJ2 4 6 6″ 8 \9 \13″ 6 \9″ 距离和竖直角观测限差
仪器精度等级 同一测回各次读数互差 测回间读数较差 往返测平距较差 I II 2 5 3 7 2mD 2mD 注:mD =(a+b×D),为仪器标称精度。 式中:a—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测距边长度(km)
电磁波测距仪的测距精度划分标准为:测距长度为lkm时 I级:mD≤2mm II级:2mm< mD≤5mm
CPIII导线应在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要求后,采用严密平差计算。此CPIII可以作为轨道铺轨和日后运营养护的平面控制基准。 7.3.8 隧道轨道铺设前高程控制测量
1)增设水准基点
长隧道贯通后,以设计单位提供的水准为基点,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在洞内每不超过2km增设水准基点。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
水准测量等级 二等 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M△ ≤1 每千米水准测检测已测段量全中误差M△ 高差之差 ≤2 ±6√R 限差 往返测不符值 ±4√K 附和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4√L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前后视 距差 光学 数字 15
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 光学 数字 光学(下丝读数) 光学 视线高度 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 等级 水准仪最低型号 水准尺类型 光视 距 学 数字
二等 DS1 铟瓦 ≤50 ≥3且≤50 ≤≤≤≤≤2.8≥0.3 且≥0.55 ≥2次 1.0 1.5 3.0 6.0 二等水准测量计算取位
等级 往(返)测距往(返)测距各测站高差(mm) 往(返)测高差总和(mm) 往(返)测高差中数(mm) 高程(mm) 离总和(km) 离中数(km) 二等 0.01 0.1 0.01 0.01 0.1 0.1 二等水准测量应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2)CPIII控制点高程测量
以二等水准基点为基准(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精密水准测量的精度等级,对CPIII进行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
水准测量等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Mw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值 限 差 往返测不符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路线高差不符值 精密水准 ≤2.0 ≤4.0 ±8√R
±8√K ±8√L ±6√K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每千米高等级 差全中误差(mm) 观测次数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往返较差或闭合差(mm) 精密水准 ≤4 3 DS1
铟瓦 往返 往返 ±8√L 精密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 光学 数字 光学(下丝读数) 光学 ≤精密水准 DS1 铟瓦 ≤60 ≥3且≤60 ≤≤≤≤1.5 2.0 3.0 6.0 ≥0.3 2.8且≥0.45 16
≥2次 视线高度 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 水准仪等级 最低型号 视 距 水准尺类型 光学 数字 前后视 距差 光学 数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