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桥承台钢套箱施工方案3
表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2、钢套箱施工
(1)、平台的拆除、恢复与测量准备工作
平台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毕,拆除原承台外围的阻碍钢套箱侧模下沉的钢管桩及平台平联部分,保留平台钢套箱中间的部分,再用长臂挖掘机找平承台外围的河床部位,防止在钢套箱下沉到位时,有较大的石头或起伏过大的河床对顶住钢套箱局部而发生倾斜。部分平台的拆除与测量等准备工作穿插进行。钢套箱外侧的平台第一跨(最外侧两排钢管桩)应予以保留和补充;同时,剩余平台在桩基钢护筒上口按支架吊点系统要求进行纵横向工字钢连接,将承台点全部转移到钢护筒上。
(2)、钢套箱加工与试拼装
钢套箱在黄河西岸专用加工场地由专业人员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首先在加工场地内试拼装,检验产品加工质量,如刚度、平整度、接缝错台、接缝严密性、螺栓孔等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必须修整再次试拼装,直到达要求后,方可拆除,分块通过翻斗车运输至水中作业台上。 (3)、钢套箱下设的主要工序
由于受工期限制,主桥水中承台需进行冬季施工,为了减少钢套箱的下沉时间,现将以前钢套箱下沉方案顺序修改为:拼装侧模的第一节——在侧模内侧焊接导向定位系统——在平台上安设吊点支架——拆除原承台外围的钢管桩及阻碍钢套箱侧模的下沉的平台部分——用长臂挖掘机找平承台外围的河床部位——下沉第一节钢套箱——拼装及下沉第二节侧模——拼装及下沉第三节侧模——拆除平台及拔除平台内的钢护筒——用长臂挖掘机找平承台范围内的河床部位——拼装及下沉分隔仓——水下混凝土封底——边抽水边焊接内圈梁及钢管内支撑——承台施工。
(4)、套箱的安装、定位及加固
由于钢套箱整体重量约145T,考虑到施工方便易控,我施工单位经研究决定,在钢套箱每节距上端50cm处共布设14个主起吊点。吊装支撑架沿承台四周14个桩基全部布置,14个主起吊点均设在吊装支撑架上,吊装支撑架与加劲钢管斜支撑均采用活动铰连结,铰只考虑承受竖向拉力,吊装时吊索所产生的水平力由吊装支撑架平衡,并且每个支撑杆顶部安装定滑轮。 (5)、钢套箱拼装与下沉
页脚内容
12
表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作业平台二次加固与补强完毕,将钢套箱板分块运输至作业平台上,按编号组装,分块分节在平台上拼装。拼装时采用汽车吊吊模,人工配合组装。
第一,依据设计图,首先安装底节套箱模板,分块用螺栓连结紧密,底节形成封闭的环,上下左右节与节之间的接缝采用橡胶垫连接,保证密封不渗水。之后焊接混凝土分隔仓,分隔仓可事先加工,在现场组合焊接成整体。在拼接过程中,可利用钢护筒的牛腿作为临时支撑平台。
第二,钢套箱下沉前,在每节钢套箱的内侧以中心为对称,焊接长度为2.5m的定位钢支撑,钢护筒最外侧按与钢套箱内侧间距设置导向工字钢,防止钢套箱整体下沉时偏位。然后采用14个手拉葫芦通过定滑轮导向吊装系统将钢套箱吊起,使之离开钻孔平台,拆除防碍其下沉的搭设平台用的木板、工字钢等,然后用手拉葫芦逐渐下沉钢套箱。在整个下沉过程中,采用14个10T手拉葫芦同步作业,下沉第一节时应对钢套箱四脚点进行精确抄平和定位,从而保证钢套箱垂直下沉。
第三,依据底节的拼装方法,拼接第二节,之后安装第一层内圈梁,内圈梁采用2根I20b型工字钢直接焊接在钢套箱内侧壁上,其作用是将内钢支撑与套箱侧壁联结在一起,避免单根钢管顶在面板上产生应力集中,该工字钢在水平上形成封闭的环状。依第一节的方法,下沉钢套箱。
第四,依照第二节的方法,拼接第三节钢套箱与第二层内圈梁,下沉钢套箱。 钢套箱着床后,缓慢下放,使之切入覆盖层中,稳定于河床上。若钢套箱有偏移倾向,在钢套箱顶上加配重使之平衡下沉。
钢套箱稳定后,再在四周钢护筒的外侧壁准确加以固定,拆除钢套内侧所有平台(钢护筒吊点支架系统不拆除)和采用汽车吊吊振动锤振动拔除钻孔平台钢管桩,再用长臂挖掘机将河床内的大卵石清除,当下沉至离设计底面标高还有50cm时,用长挖机进行四周进行清底,待钢套箱缓慢下沉到设计标高后,对钢套箱切入土层的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切入土层充分,必要时,需要派潜水员下水检查。经检查合格然后,即可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 3、分隔仓与钢管内支撑的安装
由于在钢套箱外侧模下沉过程中,考虑到二次搭设平台周期时间长,而主桥承台施工可能要在12月底至元月份,属于冬季施工。为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所以分隔仓与钢管内支撑均在钢套箱整体侧模下沉到位后将中间施工平台及钢管桩全部拆除后再进行安装。具体做法是在钢套箱整体侧模下沉到位后,将河床
页脚内容
12
表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初步平整,可在钢套箱内外侧抛填小片石或卵石进行填平,然后再搭设临时轻型分隔仓拼装平台。由于整体分隔仓较轻,重量不到2T,所以将吊点转移至的套箱侧模上,通过扁担梁整体吊起,拆除临时平台再进行下沉分隔仓。分隔仓下沉到位后,再进行混凝土的封底。当封底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边抽水边在已焊接好的内圈梁上焊钢管内支撑。
(四)、混凝土封底
封底混凝土拟采用100cm厚。
1、施工方法
方法一:采用分隔仓法。
导管的平面布置:导管数量及在平面上,以每个分隔仓为单位布设,能使各导管有效半径互相衔接。
导管的立面布置:在围堰顶搭设灌注支架,以悬挂漏斗及导管。支架顶部设置灌注平台,平台上搭设有储存混凝土的料槽。
灌注顺序:灌注从一端开始,分仓逐个进行,拔出导管向后周转用。 灌注结束:一个导管灌注高度已达设计标高,该导管灌注工作即告结束。 清理基底:封底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进行抽水,清理封底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平。
方法二:采用不下分隔仓法。此法施工难度较大,封底效果不佳,但能减少下设分隔仓这道工序,缩短工期。本法主要采用泵送混凝土法多点快速灌注,整个封底利用3排(每排4根)12根导管,根据计算首盘混凝土方量,加工大型储料斗,按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进行封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方便施工,混凝土灌注采用从下游端开始依次倒移向上游前进施工。
整体要求: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要连续、多点、由下游向上游快速浇筑。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8~20cm,必要时,可掺加粉煤灰或高效缓凝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保证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壁间的粘结力,在封底前,用特制的钢丝刷将封底混凝土范围的钢护筒外壁表面附着物清除干净。
2、 浇筑封底砼
套箱安装完成后,为安全起见,尽快实施封底砼的浇筑工作。我部拟同时投入两台拌合站浇筑封底砼,拌合站的拌合能力为100m3/h,封底砼厚度为1m,封底砼方量约为410m3,因此两台拌和站的拌和能力可以满足砼干浇要求。封底
页脚内容
12
表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砼采用C30早强砼,砼在浇筑过程中,须严格控制砼各点的分布厚度,确保封底砼的质量。在砼封底过程中,为了避免水位压力差破坏尚未达到强度的封底砼,在河水面以上5~10cm处的套箱壁割除直径为20cm孔洞,从而保证套箱内水位与黄河水相平,并要求两天后及时将其孔洞进行堵焊;或用一台水泵根据水位差值进行跟班抽水。
(五)、钢护筒切割、封底砼整平及桩顶处理
当封底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先抽干堰内积水,并注意边抽水边加内支撑,后即可用氧炔焰割除钢护筒,同时将封底砼及钢套箱内壁的泥浆沉淀用淡水冲洗干净,并停止抽水,在隔水条件下进行钢护筒切割处理,钢护筒切割标高为1235.17m。
由于封底砼是按干处浇筑方式进行的,因此,封底砼表面高差起伏不大,可按设计标高,进行人工凿除整平砼。若封底砼产生微小渗漏时采用水玻璃补漏。
桩头破除前须将钢筋剥除,然后采用风镐人工破除桩头达到设计标高,同时要求达到砼新鲜面。
三、承台钢筋及砼施工 (一)、承台钢筋加工制作
钢筋采用陆地钢筋棚加工成半成品,现场绑扎安装的方法施工;承台钢筋按砼浇筑工艺两次绑扎到位。第一次承台底层钢筋、架立钢筋和墩身预埋筋,第二次(第二层砼浇筑前)绑扎承台顶层钢筋和墩座预埋筋骨。为施工方便,墩身及墩座预埋筋在承台内不设接头,所有接头可安排在墩座内错头。
由于承台钢筋用量大、面积大、层数多,需设必要的架立钢筋和劲性钢支撑。 承台内的墩身、墩座预埋筋的固定可单独设置劲性定位骨架。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桩基锚固筋与承台钢筋的位置冲突时,采用适当调整桩基锚筋的方式解决。
(二)、冷却循环水系统安装
为降低承台砼的水化热,在承台内需要设置冷却水管,冷却管安装按设计图纸要求随钢筋逐层同步进行,承台内共设三层冷却管,第一次钢筋绑扎时在承台内设一层冷却管,第二次钢筋绑扎时在承台内设两层冷却管。冷却管应与特制劲性骨架和架立钢筋固定成整体,并在浇筑承台前按要求预埋测温点(承台四周及中间部位均应埋设),冷却管进水口用钢板临时封堵焊固,出水口用软胶管引至
页脚内容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