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口麦田低温冻害情况原因分析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周口麦田低温冻害情况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杜成喜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2期
摘 要:就2013年周口部分麦田低温冻害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今年小麦应对低温危害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小麦;低温;冻害;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 1 总体情况
2013年春季以来,周口市气温变化异常,极端冷暖异常天气频繁发生,为历史同期罕见。极端冻害天气的影响,致使部分地方小麦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据前期田间调查,田间小麦出现黄穗、白穗、半穗和不能正常抽穗现象各县均有发生,尤其是年后浇水偏晚、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为重。同时,对部分品种、个别地块表现异常明显,给小麦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周口市南北跨度大、小麦品种多样化,减少了低温冻害普遍发生的机率,冻害减产小麦占总体份量不大,大致影响面积在1.3万hm2左右,占全市麦播总量的2%左右。 2 造成冻害发生较重的主要原因及分析 2.1“倒春寒”天气是主要因素
今年周口市春季气温变化起伏较大,“倒春寒”天气频繁发生,特别是进入3月份小麦拔节后,先后出现了3次较为明显的霜冻天气及最低气温降至3℃以下的“倒春寒”:第1次是3月19~22日,最低气温为2~3℃,降温幅度20℃以上,对幼穗分化敏感期品种,造成主茎及大分蘖幼穗生长点死亡而不抽穗;第2次是4月10~12日,最低气温为2~3℃,时值小麦幼穗发育到四分体形成期,此阶段小麦幼穗抗冻能力弱,造成部分麦田出现整个穗子或部分小穗冻死,只剩下穗轴,出现白穗或半穗现象。第3次是4月19~22日,极端气温0.9℃,5℃以下低温持续12h以上,此时正值小麦花粉粒形成期,造成小麦小穗或小花不实,上部或下部麦穗结实严重下降,出现了部分品种缺粒、缺位甚至穗顶或基部不育现象,使穗粒数减少。 2.2 田间墒情差,加重了冻害发生程度
2013年1~4月份总降雨量明显少于往年。4月份降雨日为19日、20日,均于低温发生之后降雨,且大多数麦田浇拔节水时间偏晚,浇水量偏少,田间墒情普遍较差,没有起到培育壮苗和提前预防冻害发生的作用。因此,浇水地块和未浇水地块,小麦冻害现象均有所发生,未浇水地块表现尤为严重。浇水次数在冻害表现上也有明显差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