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加强基础训练,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标准》强调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是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另外,数学知识(包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事实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得到的任何发展,大都取决于他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一个人不能“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数学知识。[2]只有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有数学学科适当的基础知识时,才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又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很强,数学必须循序渐进地学,只有老老实实地打好基础,才能进入后续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问题意识的培养才有可能。同时,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发散的思维能力、一触即发的灵感和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