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实验8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基础实验8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教学案
2015.3.23(星期一第5、6节)
【实验目的】
1.比较常见酸的化学性质,认识其特征; 2.认识常见碱的一些化学性质; 3.通过探究,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重点】
1.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 【实验用品】
药品:稀盐酸(滴瓶中)、稀硫酸(滴瓶中)、稀氢氧化钠溶液、新制饱和石灰水、镁条、锌粒、铜片、碳酸钠粉末、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碱式碳酸铜粉末、生锈铁钉(1支)、生锈铜制品(1片)、硫酸铜溶液、蒸馏水、酚酞试液、
仪器、材料:量筒(10mL×1)、镊子(1只)、药匙(1个)、纸槽、吸水纸若干;试管(12支)、试管刷、烧杯(25mL×1)、胶头滴管(1支)、玻璃棒(1支)、温度计(1支)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酸类物质的哪些化学性质?碱类物质的哪些化学性质?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应用?
3.什么叫中和反应?反应过程有什么共同现象?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过渡】这节课我们自己动手,通过实验验证上述知识。实验过程中要用到酸、碱等腐蚀性药品,请大家务必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规范进行实验,以确保安全。如果不小心皮肤沾到酸溶液、碱溶液都应该立即用水冲洗并报告老师,切记! 【实验过程】
说明:为防止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不熟悉,教师边演示边解说,学生模仿完成相关实验。 一、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操作技能点 1.取三支试管,分别放酸能与_____ 反应,生成1.块状固体药品的取__________ 用(利用镊子或药匙入一段镁条、3~5粒锌______ “一横二放三缓立”) 反应有气泡产生; 粒和一片铜片,再加入 。化学方程式: 2.液体药品的倾倒方________有明显约2mL稀硫酸/盐酸, 法: 观察实验现象,并感觉的放热现象 瓶塞倒放,瓶口紧贴试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 金属活动性: 管口,取用完毕,及时盖好瓶塞,放回原位 _____>______>_____ 3.液体用量的控制:有2.取两支试管,分别放 酸能与 规定用量的,严格按要入一枚生锈铁钉、一小 求取用,没有规定用量片生锈铜片,再加入 1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解释 2mL稀硫酸/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反应,生成 __________。 的取用最少量: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3.1取两支试管A、B, 酸能与 1.粉末状固体的取用在试管A、B中各加入 反应生成 方法(药匙或纸槽的使____________;由试管A、2~3颗石灰石,再分别 用;“一横二送三直B现象对比,说明 加入2mL稀硫酸和稀 立”)。 _____________ _; 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由试管 A、C现象对比,说3.2另取取两支试管 明 C、D,分别加入半药 ______________; B、D现象对比,说匙碳酸钙粉末和半药 由试管 明 匙碳酸钠粉末,再分别 ______________。 加入2mL稀硫酸和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点】 1.不同形态的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是否能够说明其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2.常温下,如果铁锈和铜锈与酸反应的现象不明显,是否可以采用对试管进行加热的方法,对溶液中出现的大量气泡现象加以解释?用稀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是否能将铁制品长期浸泡在酸溶液中?为什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生锈铜制品?
4.为什么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二、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操作步骤 1.取一支试管,加入2mL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解释 碱溶液可以与_____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操作技能点 1.胶头滴管的使用 赶尽胶管内空气,伸入试剂瓶取用试剂,使用过程中滴管不 得倒置或平放于桌面上 2.量筒的使用 将量筒置于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
【实验探究点】:
逐滴滴加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有明显的不同,从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三、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操作步骤 1.取一支试管中,加入2mL 5%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插入1根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 2.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上述试管中,边加边振荡,当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停止滴加盐酸,观察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3.取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约2mL,转移到另一试管中,再滴加1滴稀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所得的反应后的溶液_____完全中和。 终温:_________ 初温:_________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解释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操作技能点 1.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 酸与碱中和反应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过程中会 2.振荡的正确方式 _________ 用三个手指握在试管中上部,运用手腕力量摆动 1.溶液的转移 【实验探究点】:
1.如何控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避免出现滴入酚酞后,溶液先变红后变为无色?
2.在滴加盐酸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温度有何变化?何时温度最高?酸和碱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导电性会有何变化?恰好变为无色,说明什么?
3.酸碱中和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一定是呈中性的吗?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4.步骤(3)中,为什么要将实验2中反应后的溶液取少量转移到另一支试管中进行实验?它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养成教育】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台,清洗试管,按顺序摆放仪器、药品。 【布置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2.思考、交流、讨论、回答以上问题。 【安全警示】遵守交通法,做到文明、安全出行!
3
【中考链接】
1.(2010宿迁)在做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时,甲同学将稀硫酸滴入到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 ..触摸试管有灼热感,他马上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但是乙同学提出 异议:热量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放出的。
(1)你认为乙同学提出异议的理由是 。 (2)针对乙同学提出的异议,甲、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会放出热量?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方案]: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与药品:
氢氧化钠固体、稀硫酸、蒸馏水、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 实验过程:(请补充完成下列空格) 实 验 步 骤 取适量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 步骤(1) 加入适量的水, 。 步骤(2) 用胶头滴管将稀硫酸滴入到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 (3)丙同学取步骤(2)反应后所得的溶液,继续进行探究。他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因此他得出溶液呈中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理由是 。
(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009年达州)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
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种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4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 。 反应会放出热量。 ,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实验现象 无色酚酞试液变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结论 溶液呈碱性 溶液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