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一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1
6.C [气体溶于水后,形成与气体体积相同的溶液,一般浓度都约为mol/L(混合气
22.4
体除外)。]
7.(1)稀氨水和酚酞 稀氨水中的NH3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2)溶有SO2气体的品红溶液 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解析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NH3逸出,酚酞溶液颜色变浅,又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冷却后NH3重新溶于水,又恢复红色。同理,SO2溶于品红溶液,可使品红褪色,SO2逸出后,品红又恢复红色,冷却后SO2又重新溶解与品红化合成无色物质,溶液又褪色。此外(2)还充分说明了SO2气体漂白的不稳定性。
2.铵盐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基础落实
一、铵盐
1.物理性质:铵盐都____易溶____于水。 2.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NH4Cl=====NH3↑+HCl↑_________________,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NH4HCO3=====NH3↑+H2O↑+CO2↑_______。 (2)铵盐与碱反应
NaOH与NH4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OH+NH4NO3=====NH3↑+NaNO3+
H2O____。
二、氨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实验室中常用___铵盐_____与___碱___共热的方法制取氨。如:2NH4Cl+Ca(OH)2=====___________________CaCl2+2NH3↑+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固体与固体反应,加热。装置如下图。
△
△
△△
3.收集方法:_______向下排空气法_________。 4.验满:常使用_____湿润的红色石蕊______试纸或醮有______浓盐酸______的玻璃棒。 5.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 (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4)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 6.NH3的干燥
通常使用碱石灰,不能使用P2O5或浓H2SO4。 7.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知识点1 铵盐的性质
1.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 A.加热,用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2.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价
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知识点2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
-
△
A.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B.加热NH4HCO3,气体用五氧化二磷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Mg3N2+6H2O===3Mg(OH)2↓+2NH3↑,气体用无水氯化钙干燥 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训练
练基础落实
1.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铵盐的通性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铵盐均易溶于水
B.铵盐参与的反应不可能有电子的转移 C.铵盐中的氮元素不一定都为-3价
D.可以用铵盐与碱反应制氨气
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可通过加热除去的是( ) A.NaCl(NH4Cl) B.NaHCO3(Na2CO3) C.NaCl(CaCl2) D.(NH4)2CO3(NH4HCO3)
4.在反应5NH4NO3=====4N2↑+2HNO3+9H2O中,发生氧化反应的N元素与发生还原反应的N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5 B.5∶3 C.5∶4 D.4∶5 练方法技巧
+
5.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4,你认为下列试剂和试纸一定用不到的是( ) ①蒸馏水 ②NaOH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 A.①⑤B.④⑤C.①③D.①④⑤ 练综合拓展
6.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100mL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如图表示加入的混合物的质量与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况)的关系,试计算:
(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2)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况)为_______L。
(3)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80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仍为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况)为______L。
基础落实
一、1.易溶 2.(1)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2)NaOH+NH4NO3=====NH3↑+NaNO3+H2O
二、1.铵盐 碱 CaCl2+2NH3↑+2H2O 3.向下排空气法 4.湿润的红色石蕊 浓盐酸
1.D [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利用了铵盐与碱共热反应生成氨气及氨气的性质,把NaOH
△
△
△
溶液加到某物质的固体或溶液里,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就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铵盐。]
2.C [根据铵盐的有关知识逐一分析判断。选项A中,并不是所有铵盐受热都易分解,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如NH4Cl);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产生氨气(如硝酸铵);选项B
+
中,所有的铵盐都易溶于水,铵盐里除NH4中的N呈-3价外,还可能含有其他价态的N元素(如NH4NO3中的N有-3、+5两种价态);选项C中,铵盐与碱反应时,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即加热时,生成NH3,不加热时,往往生成NH3·H2O;选项D中,可用加热法分离NH4Cl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但其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华。]
3.C [A选项中方法是工业制取氨气的方法,不可选;B选项中P2O5是酸性干燥剂可以吸收NH3;D选项中CaCl2可以与NH3形成络合物,也不能选用,所以应选C项。]
4.B [实验室制取氨气方法有:a.铵盐与碱共热制取氨气,常用NH4Cl与Ca(OH)2反应,固体与固体加热反应,试管口向下倾斜;b.在浓氨水中加碱,因为在氨水中存在下列平
+-
衡NH3+H2O?NH3·H2O?NH4+OH加入碱平衡向左移,同时又放热促进氨气挥发;c.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气挥发。①错误,因为氯化铵分解生成的NH3与HCl,冷却后又生成NH4Cl,不能得到NH3。③项中试管口向上倾斜,反应时生成的水冷凝回流会炸裂试管。]
1.B [处理后的幕布不易着火,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NH4Cl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环境温度;二是NH4Cl分解生成的NH3、HCl可以有效隔绝幕布与空气接触。]
2.B
3.A [NH4Cl受热易分解产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而除去;Na2CO3、CaCl2受热不易分解;(NH4)2CO3、NH4HCO3受热均分解,故用加热法不能分离。]
4.B
++-
5.B [NH4的检验:在含有NH4的溶液中加入强碱(OH)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
+
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4,则一定不会用到的是④蓝色石蕊试纸和⑤稀硫酸。]
6.
解析 (1)由题中信息知A装置为NH3的制取装置,故A中加入的物质是NH4Cl和Ca(OH)2固体,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B装置的作用是干燥NH3,所用药品为碱石灰(或CaO)。
(3)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2NH3+3CuO△,N2+3Cu+3H2O,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粉末逐渐变红且右管口处有水珠出现。
(4)D中冰水的作用是冷却,得到无色液体氨水。若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则说明NH3的存在。若检验H2O的存在:用无水CuSO4,观察是否变蓝。
7.(1)5.0mol/L (2)15.68 (3)16.8
解析 (1)从图中看出34.4g混合物和100mL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1.2 L
n(NaOH)=n(NH3)==0.50 mol
22.4 L/mol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