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循环的类型与意义
水循环的类型与意义
【知识储备】
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
不同区域间的水循环过程具有的特点及作用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类型 发生 领域 循环过 程示意 海陆间循环 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间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上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上(内、 外流区兼有) 参与水量最大,占水循环的90%左右 参与水量很小,只对陆地水体进行更新 特点、 参与水量较大,又称大循环,使陆作用 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虽然这些影响是局部的,但其强度往往很大,有时它对水循环的影响可扩展至地区,甚至通过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影响到全球范围。
3.受人类影响的水循环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由于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也给
人类自身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洪涝、干旱灾害频率增大,强度加剧。由于人类乱砍滥伐,致使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缩小与消失,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森林、湿地的调蓄能力降低,致使洪涝与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大,强度加剧。
(2)水资源不足,地球上淡水储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7%,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左右。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充裕,然而,由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的工业、农业废弃物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水循环,造成大面积水域污染,还有盐化(海水入侵),使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
(3)水环境恶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物种灭绝,影响生物多样性。水是一切生命之源,由于人类对水循环的过分作用,导致水环境恶化,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水环境的恶化也使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失衡,导致部分生物物种灭绝,影响生物多样性。
【拓展探究】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a环节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目前,很多大城市每逢大雨,就容易产生内涝,主要是因为人类影响了环节( )。
A.a B.b C.c D.d
【解析】 第(1)题,冰川积雪升华成水汽,
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气温高,冰川积雪升华成水汽更快、更活跃;第(2)题,城市地面由于过度硬化,导致下渗减弱,地表径流短时间增加所致。【答案】 (1)B (2)D
1
【破解秘籍】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的能量。地球上的水分布广泛,贮量巨大,是水循环的物质基础。由于地球上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水循环情况也就不相同。如在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降水量一般比中纬地区多,尤其比高纬地区多。影响水循环的因素很多,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另外,人类的各种生产与消费活动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洋流的分布规律与影响【知识储备】
1.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①在中低纬度海域,形成了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
②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了气旋型大洋环流,它的方向呈逆时针方向。
③在南半球40°~60°之间的海域,形成了全球性西风漂流。
④在北印度洋分布着冬、夏季风作用下形成的季风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类型 影响 在高、低纬度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 气候 影响 暖流有增温增湿作大陆 气候 海洋 生物 用 用 寒暖流交汇处 上升流 沿岸 寒流有降温减湿作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巨大作用 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澳大利亚西岸荒漠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 北海道、纽芬兰等渔场 秘鲁渔场 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 实例 海洋 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环境 海水污染范围 海洋 航行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海雾;海冰等 中低纬寒流流经海区多雾;中高纬寒流易搬运冰山 0 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海洋中某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示意图,甲、乙两处等温线弯曲均是由洋流影响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乙都可能为寒流 ②甲、乙都可能为暖流 ③甲可能为寒流,乙可能为暖流 ④难以判断 A.①③ ( )。
A B C D
【解析】 第(1)题,由于不知道a、b、c、d四条海水等温线的大小关系,先设它们位于北半球,则ad,乙海域海水温度比同纬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下面的海水表层温度分布示意图中能反映南半球寒流的是
2
度低,为寒流所致。第(2)题,先根据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判断C、D图反映的是南半球,寒流经过,海水温度比同纬度地区偏低,等温线向赤道弯曲,所以为D图。
【答案】 (1)A (2)D
【破解秘籍】
建立洋流分析的基本模型,形成洋流空间定位、性质、名称的判断推理思路。
说明:由于考查洋流相关知识过程中涉及沿岸流较多,所以这里主要归纳确认沿岸流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确定相对位置,即是大陆东部还是西部,可以建立上图的空间模型。
第二步:确定纬度位置,通常以60°N、23°26'N或S为标准,大洋环流分为中低纬环流与中高纬环流。
第三步:确定洋流性质,进而分析洋流对沿岸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河流的特征
【知识储备】
1.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补给 补给 补给特点 类型 季节 一般以 ①时间集中; 雨水 夏、秋 ②不连续; 补给 季为主 ③水量变化大 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 永久性 积雪和 冰川融 水补给 湖泊水 补给 全年 春季 ①有时间性; ②连续性; 主要影响 因素 ①降水量的多少;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径流量的 季节变化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 ③水量稳定 ②有明显的 东北地区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主要在 夏季 季节、日变化; ③水量较稳定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有时间性; 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位置关系 普遍 地下水 补给 全年 普遍 2.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一般指的是河流的水道结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不难看出,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正如中国一句古话所说的:“水往低处流”。正是在这个总的基本原则下,只要有水就可形成河流水系,水多,水系就发达。
河流水文是指河水结构、变化等,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冰期和含沙量等。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源,而水源补给,对大多数河流来说主要是雨水补给,因此河流的水文和河流流经地的气候关系密切。冰期,包括凌汛,当然也和气候有关。河水含沙量,由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结构决定,如黄河中游地区,地表结构简单,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的黄土组成,且地面植被很少,从而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
3.河谷地形特征
上游河谷:形成流水侵蚀地貌,河谷呈“V”字形,多峡谷、急流与瀑布等。
3
下游河谷:形成流水堆积地貌,河谷宽浅,河中多沙洲、江心岛,河口出现三角洲等。
【拓展探究】
读淮河流域水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淮河流域水系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北支流呈对称分布 B.下游地形崎岖水网交错 C.上游山区支流发育少 D.由长江和人工开挖河道入海
(2)下列有关淮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淮河多水灾,主要是降水量大 B.淮河可能有结冰期,但结冰期短 C.淮河地处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带 D.正常年份,北方支流先进入汛期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淮河流域北部支流多,长度大,南北支流并非呈对称分布;上游山区支流发育多;下游水网交错,主要是地形平坦,人工开挖渠道多;淮河下游经湖泊进入长江和人工开挖河道入海。第(2)题,淮河多水灾,主要是淮河流域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淮河冬季气温在0℃左右,可能有结冰期,但结冰期短;淮河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正常年份,南方支流先进入汛期。
【答案】 (1)D (2)B
【破解秘籍】
河流流量过程线分析模型,以下图分析为例。
1.明信息
坐标表示的含义、数值高低、曲线变化幅度(峰值区与低谷区)、时间尺度。
2.析成因
径流量影响因素很多,可以从气候、流域面积、区域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
(1)宏观上:气候是影响河流径流量的最主要因素,不同气候雨季不同,如年雨型气候区(温带海洋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河流径流丰富稳定;夏雨型气候区(季风气候),河流径流变化幅度较大,有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冬雨型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冬季为汛期等。
(2)微观上:①流域面积与径流量基本成正相关;②区域生态环境好,径流相对稳定;③湖泊、水库对下游河段的径流有调蓄作用,稳定下游河段径流;④人类活动通过改造下垫面,营建水利工程,影响水循环环节,进而影响河流径流,如城市地面过度硬化对城区河流径流变化影响突出,雨季径流暴增;⑤固态水(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补给与地下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夏季,季节性积雪补给发生在春季,两者补给均与气温高低有关,地下水补给稳定,季节变化不大。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