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2:01:13

女权主义与追求完美的性格

——林道静与余永泽决裂的真正原因

杨沫的《青春之歌》里,除了浓烈的革命政治色彩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林道静的爱情。她拥有过三段情感,分别是与余永泽、卢嘉川和江华。我本人最喜欢她与余永泽的爱情故事。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奇怪,因为在大家的眼里,余永泽是一个自私自利、落后、胆小的反革命者,所以林道静与他的爱情是最令人不喜欢的。但我却不那么认为,林道静与卢嘉川和江华的爱情中夹杂着浓重的政治色彩,带有崇高气息,是因为“产生于“十七年文学”的《青春之歌》受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影响,当时的文学环境,文学被看做是服务于革命事业的一种独特的方式;不认为可以把政治活

(1)

动、社会参与跟文学写作加以区分。”因此显得不真实,相比林道静与余永泽的爱情,写的比较生动,有个人色彩,比较符合实际。

许多评论中都把林道静与余永泽分手的主要原因归结到他们政治理想的分歧这一层面,林道静追求共产党,追求社会主义,而余永泽追求个人主义,因为就连林道静自己也说:“但是有一件事情却使她明白了:这就是政治上的分歧、不是走一条道路的“伴侣”是没法生活在一起的。光靠着“情感”来维系,幻想着

(2)

和平共居互不相扰,这只是自己欺骗自己。”。但我不这样认为,政治上的分歧是导致他们分手的原因之一,但是不是主要的,这是林道静片面的理由,作者这样处理主要基于当时文学环境:“文学被看做是服务于革命事业的一种独特的方

(3)

式。”的影响下,因此,在“十七年文学”中,以“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始终是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所以,在谈及《青春之歌》的题材类型和作品主旨时,更多概括为表现共产党人在民族危机时刻承担起决定民族命运的“历史责任”,组织民众进行英勇斗争等。但有关女性命运的主题因素,在作品中是被压

(4)

抑、被淡化,主要当做阶级立场、阶级意识的矛盾和转变的因素来处理。 所以,在政治环境掩盖下的林道静身上潜藏着许多我们值得探讨的原因:女权主义与追求完美的性格——林道静与余永泽决裂的真正原因。 一、女权主义的影响。

本人认为,促使林道静真正要与余永泽决裂的主要原因是——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最初是指一种女性获得相对于男性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权等方面的完全平等为目标地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以后逐渐扩展为一种世界文化思

(5)

潮。女性主义要求弘扬女性被男性遮掩了的价值,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身。

林道静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权主义的新女性。首先,林道静的女权思想来源于,她曾在新式学堂学习,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其次,封建家庭的压迫,使她想要摆脱现在无助的处境,所以造就了她反抗精神。尤其是王妈告诉林道静,她的亲生母亲秀妮是如何被迫害死的,这极大地触动了林道静的心,她产生了“我再也不怕他们了……我要离开这个家!”

林道静的女权主义表现在:她逃婚离家出走,因为她“宁可死了,也不能做他们那些军阀官僚的玩物!”。小说中还写道:“一离家,一上了中学,她就像跳出笼子的鸟儿,仿佛来到了一个自由的天地。她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文艺作品。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她是个喜欢海阔天空地幻想

的姑娘,越读的多,也越想得多。可是表面上她却依然对一切都淡漠,依旧沉默

(6)

寡言。”从而可以看出林道静在骨子里是一个刚烈、勇于反抗、渴望自由的女性的新女性。

另外小说中还写道:“渐渐,她清醒一些,开始思索半个月以来的遭遇。人生为什么是这样的冷酷、残暴?她竭尽了全副勇气刚刚逃出了那个要扼杀她的黑暗腐朽的家庭牢笼;想不到接着又走进了一个更黑暗、更腐朽、张大血口要吞食她的社会。一切有为的青年,不甘心堕落的青年将怎样生活下去呢?天地如此之

(7)

大,难道竟连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的立锥之地都没有?”这是她女权主义的怒吼。

在与余永泽相恋并同居后,她发现余永泽并不提倡妇女运动,他希望林道静做一个留在家里陪着丈夫,照顾孩子的家庭主妇。当林道静答应和余永泽同居后,“余永泽觉得很幸福。能够把这么个不易驯服的女孩子征服了,能够得到这么一个年轻、漂亮的爱人,他是多么高兴啊。”与余永泽同居后,林道静感受到自己的女权被侵犯,所以她有对余永泽进行反抗过,在与余永泽的谈话中,林道静曾说过:“要独立生活,要到社会上去做一个自由的人。”她拼命找工作,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在社会上屡遭碰壁。

在与卢嘉川相遇后,林道静活了。林道静渐渐喜欢上这个满腔热血的年轻人,其实爱上卢嘉川也是林道静女权主义的表现。因为他满足了林道静思想上的空虚。卢嘉川是一个共产党员,他的信仰是追随马克思主义,反抗旧社会,解放苦难的人民,解放苦难的人民也包括被压迫的妇女,这一点与林道静的女权主义中寻求自我解放是契合的,所以,林道静在卢嘉川那里得到满足。恰恰余永泽是给不了她的。

二、追求完美的性格

在小说的开头对林道静的外貌描写道:“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用白色来反映出林道静身上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外,还可以透露出她是一个对追求完

(8)

美的人,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因此,在她心里对爱情,对情人的要求也是完美的。

“与余永泽相遇的时候,林道静正处于非常孤独寂寞的时候。因为和家庭的决裂,加上工作上的不顺利,一个年轻处世未深的女孩子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当想到迷茫的未来,以及身后的重重危机,她自然地想到死亡。这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理想的解脱。可以说这时的林道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在这时余永泽出现了,他起到了一个拯救者的作用。一方面他“英雄救美”式的从身体上挽救林道静,同时在精神上给予了她慰藉。在林道静的眼中,余永泽是“在艰难

(9)

险厄的境地中,突然遇见了一个同情自己,而且救了自己生命的人。”在林道静面前,余永泽变成了“诗人兼骑射”,给林道静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氛围,所以林道静就无限扩大对余永泽的想象,认为他是完美的。所谓距离产生美。在与余永泽同居后,林道静才发现: “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的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它美丽的颜色。林道静和会永泽两个年轻人都慢慢地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来了。道静生活在这么个狭窄的小天地里(因为是秘密同居,她不愿去见早先的朋友,甚至连王晓燕都渐渐疏远了),她的生活整天是刷锅、洗碗、买菜、做饭、洗衣、缝补等琐细的家务,读书的时间少了;海阔天空遥望将来的梦想也渐渐衰退下去。她感到沉闷、窒息。而尤其使她痛苦的是:余永泽并不像她原来所想的那么美好,他那骑士兼诗人的超人的风度在时间面前已渐渐全部消失。他

原来是个自私的、平庸的、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男子。呵,命运!命运又把她推到

(10)

怎样一个绝路上了呵!”。

对于像林道静这样追求完美的女性来说,她是绝对受不了生活这么不完美,所以,卢嘉川的出现也给了林道静一个契机。她同样对卢嘉川抱有幻想,只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是潜在的,所谓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综上两点就是我对林道静与余永泽分手原因的详细解读,透过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在一切为了政治服务的年代,掩盖着女性的反抗,林道静的革命激情还交织着更加隐秘的女性欲望的满足。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对美好的爱情无法与现实生活相互融合而感到的无奈。

《青春之歌》诞生于“十七年文学”时期,在当时如此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它符合正统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文本中流露出的非主流意识,也就是这一点,让《青春之歌》有了更多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3)(4)《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著 (2)(6)(7)(8)(10)《青春之歌》 杨沫著 (5)刘文菊老师笔记 (9)《寻求精神教父》——浅议《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恋父情结 余迅)

搜索更多关于: 《青春之歌》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女权主义与追求完美的性格 ——林道静与余永泽决裂的真正原因 杨沫的《青春之歌》里,除了浓烈的革命政治色彩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林道静的爱情。她拥有过三段情感,分别是与余永泽、卢嘉川和江华。我本人最喜欢她与余永泽的爱情故事。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奇怪,因为在大家的眼里,余永泽是一个自私自利、落后、胆小的反革命者,所以林道静与他的爱情是最令人不喜欢的。但我却不那么认为,林道静与卢嘉川和江华的爱情中夹杂着浓重的政治色彩,带有崇高气息,是因为“产生于“十七年文学”的《青春之歌》受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影响,当时的文学环境,文学被看做是服务于革命事业的一种独特的方式;不认为可以把政治活(1)动、社会参与跟文学写作加以区分。”因此显得不真实,相比林道静与余永泽的爱情,写的比较生动,有个人色彩,比较符合实际。 许多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