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弃我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弃我取
作者:吴添汗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5年第06期
1.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做相国,推行变法,政治上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于国家的人;经济上实施“尽地力”、鼓励农耕的政策,促进社会生产。 2.李悝还实行“平籴(dí)法”,即国家在丰年时以平价收购余粮,荒年时以平价卖出,使粮价保持稳定,大大有利于农民和发展农业。
3. 当时有个大富商名叫白圭,是一个很善于观察时机变化的人。他从李悝的经济改革中受到启发,提出了一套贸易致富的理论,叫作“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4.“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意思是:别人不要的我要,别人要的我就给。具体的做法是:在丰年时,农民粮食收成多了,粮价便宜,他就大量收进粮食。
5. 粮食贱价时,蚕丝、油漆等货物的价格却很高,因为这时不是养蚕收丝或割漆的季节,市上丝、漆的存货减少,价钱昂贵,他就乘机把这些货物卖出。
6. 按照同样的道理,到了养蚕收茧的季节,蚕丝价钱便宜,但粮食的价格却提高了,他就收进蚕丝而卖出粮食。
7.这样,买进的时候价钱都很低,而卖出的时候价钱却很高,这就是他采用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他认为经商必须运用智谋,就像伊尹、吕尚(商、周名臣)的治国,孙武、吴起的用兵,商鞅的变法一样。
8.白圭,世称“治生祖”。治生,就是谋生计,含经商之意。他的致富办法,在当初有与众不同之处。他所说的“人弃我取”,后来就作为成语流传下来,用以表示兴趣或见解不同于他人。
(选自《中国成语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