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201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
第四章综合测试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影响图中地形发育的主要外力是( ) A.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C.④②①
B.③①④ D.④①③
4.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读下图,完成5~6题。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1 / 11
5.下列关于上图显示的地貌的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风化作用 C.③——风力侵蚀 6.以上地貌( )
A.①和②多见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B.③和④多见于我国青藏高原 C.根据③中新月形沙丘可以判断风向 D.②中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无规律性
和田玉矿脉位于昆仑山,开采难度大;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自古是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据此完成7~8题。
B.②——流水侵蚀 D.④——流水侵蚀
7.推测古代和田地区采玉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古人采玉的主要河段在( ) A.M河段
B.N河段
C.H河段
D.R河段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图中P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7月最显著 B.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
C.形成与风力作用相关,1月最显著 D.组成物质大小混杂无分选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 / 11
10.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Q区域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迂回扇是河漫滩表面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于凸岸边滩上的滨河床沙坝构成。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湾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河流总体流向和最先形成的滨河床沙坝是( ) A.自东向西 1 C.自西向东 1
B.自西向东 4 D.自东向西 4
12.下列有助于迂回扇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 ) A.河流弯曲度小
B.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D.含沙量小
C.地形崎岖,落差大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引起图中海岸变迁的主要作用可能是( ) A.海浪侵蚀 C.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D.冰川刨蚀
14.图中海岸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 ) A.三角洲
B.海滩
C.沙丘
D.沙洲
下图为某探险穿越地航拍图,该地分布着灰白色的长条状土丘群。土丘形如“白龙”,故曰白龙堆。《汉书·地理志》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栽。据此完成15~16题。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3 / 11
15.该探险穿越地位于我国( ) A.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6.图中长条状土丘沿主风向延伸,该地盛行(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风
D.南风
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东部沿海(如下图所示),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沙丘中有巨大的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成片片“迷你绿洲”。随着日本政府的重视,人们开始保护“沙丘”,需要每年整治除去“迷你绿洲”。据此完成17~19题。
17.与鸟取沙丘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风化作用 C.海水沉积
B.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18.“迷你绿洲”的出现可以( ) A.降低风速进而减轻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出现沙暴 C.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19.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绿洲”,其再次出现的时间最可能开始于(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完成20~21题。
20.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B.风化和侵蚀 D.流水侵蚀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4 / 1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