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版)(造纸)造纸厂废纸造纸项目分析报告书报批稿
通过对厂址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项目的工程特征分析,筛选并确定如下主要评价因子:
(1)环境空气
现状评价因子:TSP、SO2; 预测因子:TSP、SO2。 (2)水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pH、COD、BOD5 预测因子:COD (3)声环境
评价因子确定为设备噪声 (4)固废
评价因子确定为各种固体废料。
5 水环境影响评价
5.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1.1 新安江歙县江段例行监测资料简评
(1)例行监测断面设置
***市环境监测站在新安江歙县江段设置了二个例行监测断面,即南源口左和南源口右。
(2)评价标准
执行G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2。
(3)例行监测数据
表5-1列出了2002~2003年的新安江歙县江段的例行水质监测数据。
表5-1 新安江歙县江段2002~2003年例行水质监测数据 单位:mg/l(pH除外) 断面 水期 pH CODCr BOD5
枯水期 南源口左 平水期 丰水期 枯水期 南源口右 平水期 丰水期 (4)例行监测数据简评 7.14 7.27 7.81 7.22 7.03 7.09 6 5 5 6 7 5 2 2 2 2 2 2 将表5-1的水质数据与相应标准进行对照,可以看出,每个调查项目的监测数据均低于相应的标准,这说明新安江歙县江段水质符合G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域水质要求,水质状况良好。
5.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布设
本评价水质现状监测共设四个断面:分别设在小溪沟、小溪沟入新安江口上游200米、下游200米和1000米,小溪沟取样断面设一条取样垂线,新安江取样断面分别在离北岸10m、20m、40m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具体详见图2-1。
(2)监测时间
***市环境监测站于2004年5月26~27日对上述断面进行了取样监测,连采二天,每天一次。
(3)监测项目
pH、CODCr和BOD5等三项。 (4)采样技术要求
执行GB《水质采样方法设计规定》、GB《水质采样技术指导》和GB《水质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5)分析方法
按G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有关规定的方法执行,详见表5-2。
表5-2 地表水分析方法
监测因子 pH CODCr BOD5 (6)监测结果 分析方法 玻璃电极法 重铬酸钾法 稀释与接种法 方法来源 GB GB GB 通过现场监测与分析获得的监测均值列于表5-3。
表5-3 水质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mg/l(pH除外)
监测因子 监测断面序号 1 2 3 4 pH 7.45 7.43 7.41 7.26 CODCr 5 5 6 7 BOD5 2.22 2.12 2.39 2.80 注:1、2、3、4分别为小溪沟、小溪沟入新安江口上游200米、下游200米和1000米断面。
5.1.3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1)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执行G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详见表1-2。
(2)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超标倍数法进行评价。 单项水质参数标准指数计算式: Si = Ci / Cs 式中
Si------某项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
Ci------某项水质参数的实测浓度,mg/L; Cs------某项水质参数的评价标准,mg/L。 pH值标准指数计算式:
式中
SpH,j 单项水质参数pH的标准指数; pHjpH值实测值;
pHsd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su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当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
(3)评价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评价标准,采用单项指数超标倍数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列于表5-4中。
表5-4 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
监测因子 监测断面序号 1 2 3 4 pH 0.22 0.21 0.20 0.13 CODCr 0.25 0.25 0.3 0.35 BOD5 0.56 0.53 0.60 0.7 由表5-4可以看出,各断面各监测项目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小溪沟和新安江歙县江段水质状况良好,符合G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域要求。
5.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考虑到建设项目有两种排水途径,本评价针对这两种排水途径,分别进行预测。
5.2.1 废水排入小溪沟
(1)预测因子
根据建设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特征,确定预测因子选取COD。 (2)预测模式
采用完全混合模式:
式中:C—污染物浓度,mg/l;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