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全册教案
体会坚持的快乐,即如何寻找自己的“快乐中枢”。
(三)心灵氧吧
在学生阅读教材中“抗拒诱惑小实验”之后,教师可以组织讨论: (1)这一实验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2)获得双倍奖励的小朋友是怎样忍受住诱惑的? (四)心海起航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毅力。教材介绍了一种具体的培养方法。
试一试: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愿意付出努力,一个人就可能完成一件困难的事。 在活动之前,可引导学生思考:当我坚持不住,想放下手臂时我怎么办?
在活动之后,可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感受。如,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是如何坚持下来的?等等。
我的“坚持秀”:这是一个一周的实践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平时感到困难,做不好的事情,才有培养毅力的价值;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奖励,以鼓励学生坚持一周的训练。
15.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习感受身边的快乐。体会到快乐其实是一种态度; (2)学习在烦恼时换个角度想问题,发现快乐; (3)学习主动寻找快乐,学习主动创造快乐。 教学重.难点
学习在烦恼时换个角度想问题,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培养一种积极寻找快乐的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
暖身游戏“照镜子”。笑是表达快乐的很好的方式。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对着镜子一起微笑,保持快乐的表情约一分钟。
教师引入:老师看到了你们灿烂的笑容。你想每天都拥有快乐的心情吗?那就一起去寻找“快乐”吧!
主题活动 (一)心理聚焦
学生观察两幅情景图片,并谈一谈:
(1)面对同样的生活,图中主人公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两种心情?
25
(2)说说自己经历的快乐(或烦恼)事。
图中的主人公,一个习惯性“快乐”,一个习惯性“烦恼”。学生也可能有这种情况。此环节,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自己的心情,倾诉自己的体验。教师也可初步发现学生属于“烦恼”取向,还是“快乐”取向,以相应的调整辅导活动。
(二)心灵视窗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的快乐,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教材中提供的四幅情景图,并思考:生活、学习中,还有哪些快乐?
学生分组。每个人说一说自己经历的快乐事,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和分享。 (三)心灵氧吧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快乐就在每个人心中,快乐其实是一种态度。
学生阅读((寻找快乐的故事》,或有感情地讲《寻找快乐的故事》,理解苏格拉底的话:“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我们为着一个明确目的而忙得无暇顾及时,突然来访。”
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朗读小诗(《把握快乐》,以多种方式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接受文本中语言的暗示。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拥有积极的心态才会拥有快乐。快乐是一种态度,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就会发现快乐。
(四)心海起航
这一环节,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快乐食谱”,引导创造快乐。同时,游戏的过程会让学生体会到:快乐跟友谊、善良、宽容、理解、关怀、信任、努力等诸多关联。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让学生发挥创意,自制一份“快乐食谱”并交流分享。 小组讨论、总结快乐的“元素”。 小组讨论寻找、创造快乐的方法。
播放《歌声与微笑》,在音乐中结束活动,总结全课。
16.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情绪对生活、学习的影响;
(2)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主动调节消极情绪;
(3)了解调控情绪的一些有效方法,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保持快乐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培养主动调节情绪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26
活动导人
暖身活动:《雨点变奏曲》 主题活动 (一)心理聚焦
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事物,换个角度看待它,情绪体验也会随之改变。 (1)学生阅读故事,教师引导学生:
1)体会情绪对人的影响:消极情绪让老太太日渐消瘦;积极情绪让老太太心宽体健。 2)关注图中智者的话“换个角度想想不都是好事么!”体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2)“想一想”引导学生谈一谈故事对自己的启示。教师注意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答案可以是开放的。
(二)心灵视窗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具体感受一种情绪——快乐,并初步了解自己调节情绪的一般方法。讨论交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做法。教师可以适当澄清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如闷头睡觉、压抑情绪等。
试一试:该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音乐、色彩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有更具体、更形象的感受。另外,该练习以“快乐情绪”为例,指导学生如何感受情绪,对于其他情绪这一方法也是适用的。
(三)心灵氧吧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明白:情绪是心灵的一部分,要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同时积极调节消极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为此,教材提供了一些常用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材中提供了倾诉、肢体运动、换个角度思考等方法,学生在交流时还可能会生成更多的方法。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思考并归纳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心海起航
这一环节提供了一种具体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手掌图。其实,这一方法包含了情绪管理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1)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情绪命名)?人的基本情绪有喜、怒、哀、惧,但“组合”起来则十分复杂。只有辨别情绪中的核心成分,才可能有效地调节情绪。
(2)这种情绪来自哪里(情绪事件)?情绪往往是由具体的事件引起的,找到这一事件就使得情绪调节更容易。
(3)准备怎样解决情绪事件(付诸行动)?一旦付诸行动去解决问题,情绪就已经开始改变了。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手掌图”练习时,注意渗透这一基本的情绪管理思路。 总结全课。
27
第五单元美化生活
17发明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
1.知道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并能举例说明发明使生活更美好。 2.认识到发明来源于生活,感受发明并不神秘,激发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能举例说明发明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并提问:你知道这句诗所讲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小结:看看我们现在的超市,南方的,北方的水果应有尽有。这么巨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交通工具的发展。
二、主题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图画的含义,让学生讨论: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哪些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小结:这些工具的出现和发展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我国伟大的“四大发明”就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3、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后。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发明给我们带来了便捷,让生活更美好?
4.请学生自己阅读雨衣的发明故事,并思考:马辛托斯受到什么启示才发明了雨衣?
5.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从雨衣的发明和改进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6.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并全班展示。
三、小结:还有很多来源于生活的发明故事,回家留心搜集,下次交流。 四、交流导入:请同学在小组上交流回家搜集的资料,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五、主题活动
1通过学习“发明小博士”的故事,让学生总结生活与发明的关系。了解“卫生筷子盒”的发明过程。学生边阅读教材,边思考:这个发明来源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发明过程中,小发明家得到了什么启示?哪些改进使“卫生筷子盒”更卫生?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