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下地表的变化说课
难点是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探究摆摆动的快慢只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幅、摆锤无关。 二、 教法设计: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学习搜集科学事实、科学数据,学习用科学事实、科学数据说话,学习尊重证据。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行探究知识的能力,本节课教学内容采用“活动——点拨”式教学法。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画面,教师提问,学生观察现象进行初步猜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自己制定方案研究与摆摆动快慢有关的因素,这样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获得了方法。 三、学法设计:
本节课使用“观察——猜想——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汇报交流”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对摆有一个初步认识,通过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摆并且练习数摆从而认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这一规律,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他们还会发现不同的摆摆的次数不一定,
进行猜想——合作研究——概括——课堂练习——知识拓展。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都是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自主完成的,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且学有所得,不仅学到了自己想学的知识,而且还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
(一) 组织材料,创设情境,引趣揭题。
本节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多媒体画面灯摆、钟摆、秋千的摆动,创设一种能引起学生好奇心、造成学生思维冲突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紧接着又通过课件讲述伽利略的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
(二) 实践探究,观察交流,导趣解疑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首先教师示范做一个摆,让学生认识摆线、摆锤、摆幅以及数摆摆动的次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接下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制作一个摆,并且练习数摆摆动的次数。从而认识同一个摆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这一规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会发现各个小组制作的摆在同样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一定的,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各种猜想。然后、各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猜想在老师的引导下制定出合理的对比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在接下来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中会发现摆的第二个秘密:摆摆动的快
慢只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幅、摆锤无关。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选定自己喜欢的、想知道的猜想,由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加上组与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 应用创新,拓展空间,激趣质疑。
在学生掌握了摆的规律的基础上,播放荡秋千的课件让学生观察画面猜想在同时摆起来的情况下谁摆的快一些,从而加深学生对摆的秘密的认识,巩固学生对摆的规律的掌握。再通过制作一个听话的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摆的探究兴趣,使本课的结束成为探究的新起点,从而达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统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