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土建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 图文
3.3.2 问题分析:
1 现浇板模板安装完成后,未对模板标高进行检查,模板标高超出规范要求;
2 混凝土浇筑前未提前抄测50线或控制抄测点较少; 3 混凝土浇筑标高和模板支设标高点存在较大误差。
4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进行楼板面厚度检测或检测频率过低。 3.3.3 预防措施:
1 在模板支设完成后,检查模板顶标高;
2 现浇板混凝土浇筑时,厚度控制可采用大面拉线,局部插杆进行控制。首先技术人员抄测50线后应进行二次校核,保证50线标高的准确性,其次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焊制专用混凝土厚度插杆,在混凝土摊铺过程中不断用插杆进行检测混凝土的摊铺厚度,然后再用大面拉线的方式控制整个现浇面的标高,每房间不少于5点(房间四角及房间中心部位),且间距不超过2米。
现浇板厚度检测插杆示意图
3.4 混凝土养护措施不满足要求预防措施 3.4.1 存在问题:
1 混凝土养护措施不到位; 2 养护时间不满足规范要求。 3.4.2 问题分析:
1 混凝土养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季节性施工时养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2 后浇带施工养护措施不到位。 3.4.3 预防措施:
1 混凝土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养护,普通商品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
第 21 页 共 78 页
于14天,掺加外加剂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2 柱拆模后应及时采用塑料薄膜包裹进行养护,包裹要严密,不得有缝隙,保持塑料薄膜有水;剪力墙结构宜采用直接浇水养护,保持湿润状态;
3 现浇板混凝土应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并浇水养护,每天浇水不少于3遍,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4 进入冬季施工,现浇板收面完成后,应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上面再覆盖棉毡,进行保温、保潮养护,柱、剪力墙结构先包裹塑料薄膜再包裹棉毡进行养护。
第 22 页 共 78 页
第四节 柱(墙)梁板节点部位封堵不到位预防措施
4.1存在问题:
墙柱与梁板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不一致时,容易产生梁板混凝土混入墙柱节点部位,由于先后浇筑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容易导致冷缝形成。 4.2 问题分析:
1 混凝土浇筑顺序混乱”同时柱墙梁板节点部位未采取防止混凝土流淌的有效措施;
2 梁端部一般配置较为密集的受力钢筋与箍筋,在此位置安拆截止混凝土流动的钢板网非常困难。 4.3 预防措施:
1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柱、墙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经设计单位同意,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
2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
(1)梁钢筋绑扎完毕,梁侧模板安装前,在距柱边大于等于500mm且大于等于1/2核心区高度位置绑扎Φ12@100附加固定钢筋,附加固定钢筋应与梁钢筋绑扎牢固。当梁高大于800mm时,水平附加钢筋在竖向上每隔400mm改用一根Φ14钢筋,并与梁主筋固定牢固。附加固定钢筋在梁内与水平成45°角,上口在距柱边大于等于500mm且大于等于1/2核心区高度位置;
(2)将钢丝网片(钢丝网片要求直径1mm以上、孔径5—8mm)用扎丝固定于附加固定钢筋上,钢丝网片应固定于靠近核心区一侧。在梁钢丝网片覆盖的平面区域内,相应现浇板上,同时绑扎钢丝网片,固定于现浇板负弯矩筋及分布钢筋上。
竖向剖面示意图 平面示意图
第 23 页 共 78 页
3 应按照先浇筑高等级混凝土,再浇筑低等级混凝土的顺序施工。 (1)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分区分片流水施工,避免出现冷缝。施工中应先浇筑核心区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按照钢丝网位置及时清理出流淌到非核心区的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非核心区混凝土;
(2)为便于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流淌形成冷缝,应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特别是节点核心区柱墙部位混凝土尽可能降低混凝土坍落度并分层振捣,以保证不同标号混凝土分隔符合要求,在混凝土初凝前,应及时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土。同时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杜绝漏振,对于钢筋确实过分密集的情况,应事先和设计单位联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 4.4 其它规定:
柱墙与梁板节点部位不同强度混凝土的浇筑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集团《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国家相关规范等规定。
第 24 页 共 78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