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李白诗四首》研学案(教师版)
石北中学高二语文研学案 编号:2 课型:新授课 日期:2013年2月20日_ 2.《李白诗四首》(3课时)
主备人:黄飞冰 协备人:史琼君 高___级___班 第___组 学生姓名:_______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李白的诗风以“豪放飘逸”著称。学习本课主要围绕“豪放飘逸”这一核心去通读这四首诗,找出“豪放飘逸”的意象设置、寻出“豪放飘逸”的手法运用、悟出“豪放飘逸”的情感内涵,走入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对生命的珍视与张扬,对人格的维护与崇拜,对世俗的看破与俯视。继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研学目标】
1.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学习其他三首诗歌,了解李白不同内容诗歌的不同特点以及艺术风格。 3.通过这四首诗歌体会李白豪放飘逸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自主研学案】
一、走近诗人(请完成填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二、初步感知课文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1.写作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 解题: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属歌行体古诗。“梦游”,梦中游览,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3.写出划线字的拼音,并将正确读音标注到课本相应位置。 天姥山( mǔ ) 瀛洲( yíng ) 天台山( tāi ) 剡溪( shàn ) .... 渌水 ( lù ) 脚著( zhuó ) 殷岩泉( yǐn ) 栗深林( lì ) .....
澹澹( dàn ) 霹雳( pī lì) 怳惊起(huǎng) 訇然( hōng ) 悸( jì ) ......4.整体感悟:初读全诗,整体感知,并用诗中原句回答前四小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 石北中学高二语文研学案 编号:2 课型:新授课 日期:2013年2月20日_ 1诗人入梦追寻天姥山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2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以“梦游”为分界点,全诗可分为三部分,请用四字短语为每部分起个小标题: ○
( 梦游之由 <起> )→( 梦游之景 <见> )→( 梦游之吟 <叹> )
5.根据吟诵指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解释画横线部分的字词,按要求翻译句子。 吟诵指引 疏解课文第1—3部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轻读,语气 ( 实在 )(寻求 ) 稍带夸张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谈论 ) ( 有时 ) 雄浑有力,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气势贯通,(遮断 横断)(超过 )( 遮掩 ) 景仰向往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 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依据)(之:代词,代越人谈论天姥山的话)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清 )(猿声凄清)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迷恋 ) ( 黄昏 )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轻、慢、抑) (使??震响)(使??战栗)( 使??震惊 )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闪电 ) ( 神仙住地 )( 大声 ) ( 高空 ) ( 神仙住处,金台银阁)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云彩 ) (演奏) (形容神仙之多)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猛然 ) ( 指觉醒以前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 摧眉 折腰 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低头 )( 弯腰 ) 翻译末句: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 轻读、亲切 轻快、愉悦 夸张、语气厚重 夸张、更厚重、声音洪亮 慢、轻、惆怅、无奈 坚定、豪迈 (二)《哭晁卿衡》
晁衡是开元五年来中国的日本学生。他长期留居中国,结交了李白、王维等许多朋友。 天宝十二年(753),晁衡返日探亲,途中遇大风,传言被溺死。李白作此诗哀悼他。而据考证,晁衡并没有遇难,而是随风漂至海南,辗转回到长安,继续任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 石北中学高二语文研学案 编号:2 课型:新授课 日期:2013年2月20日_ 一、“哭”字,使诗歌笼罩着一层 哀婉 _的气氛。 (三)《丁都护歌》
关于“丁都护歌”的来源,《宋书·乐志》记载说,彭城内使徐逵之被鲁轨杀了,宋高祖(即宋武帝刘裕)派府内直督护丁旰去处理后事。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丁旰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语声很哀切。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进一步推衍成这支歌曲。李白是运用乐府旧题,另创新意,全诗用了_对比、白描 手法,通过写纤夫们夏日拖船之苦,表达诗人对下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四)《越女词五首(其三)》
越女,江南女子,《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所写,描写越女美丽的容貌和活泼的姿态。诗的题材和语言受到南朝民歌影响,风格清新活泼。 三、自主学习质疑(至少写2个)
请将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写下来,待小组学习讨论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案】
【学习路线图】 研学环节 研学内容 研学活动安排 研学设计意图 读诗句, 1、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朗读。理解内容。 明诗意 音韵美、节奏美和意蕴美。2、结合注释,大致理解内容。 入诗境, 学习从意象、手法、情感的角同学动手写,然后展示成果,老师点悟诗情 度鉴赏诗歌 评后再给参考,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差异的原因,加深对内容、情感的理解 小结 小结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注学习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意诗风。 1 2 3 一、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诗歌第二部分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简要概述。
明确:描绘了4幅。(1)月夜,剡溪清幽之景(2)白昼,山中壮美之景(3)傍晚,洞外恐怖之景(4)夜晚,洞中仙人欢聚之景。
2.“一夜飞渡镜湖月??送我至剡溪”中“飞”、“送”等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提示:表现手法+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明确:“飞”“送”两字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不用“走”,而用“飞”,想象大胆,语带夸张;以“送”写月,仿佛是月亮有情,陪伴诗人来到剡溪。两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石北中学高二语文研学案 编号:2 课型:新授课 日期:2013年2月20日_ 3.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梦中仙境 象征 (修辞手法)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和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 反衬 (修辞手法)现实的丑恶,表明自己 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 4.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一句话,这首诗的“诗眼”是 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_。 5.背诵并默写本诗。
二、学习《哭晁卿衡》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请从意象、手法、情感的角度鉴赏“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 (提示: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表达了诗人何感情?)
明确:“明月不归沉碧海” 写了 “明月”、“碧海”,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明月”喻指晁卿,用“沉碧海”喻指其不幸遇难;既含有对朋友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又有为痛失朋友的伤感之情。
“白云愁色满苍梧” 写了“白云”,通过拟人,让这没有生命的天色也有了人的“愁色”,移内心难言之情于眼前所见之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充分地抒发了因朋友亡故而极其悲伤的感情。
三、学习《丁都护歌》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丁都护歌》,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全诗的诗眼是:“苦”。首二句以商贾巨富的豪奢生活与纤夫在盛夏酷暑艰难拉船的生活形成鲜明的 对比 (修辞),突出纤夫的“苦”。接下来的二句,通过纤夫喝的水“浊”、“ 半成土”的细节和唱的歌的凄切哀怨来写纤夫的内心的“苦”。最后两句,通过行役的艰巨和无穷无尽的描写来把纤夫的“苦”推向了极致:纤夫之 苦 足以感伤千古矣!
四、学习《越女词五首(其三)》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这两句写越女采莲,见有客人过来急忙躲进荷田,“棹”指 摇船的动作 ,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一个“回”字,也写出她们的 纯洁多情 。
2.“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句中“笑”、“佯羞”体现了越女怎样的情态? “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的神态,细致地展现出少女
纯真的内心世界。 此诗写出了越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为我们塑造了纯洁多情、活泼、羞涩、可爱 的采莲女形象。
五、拓展延伸:阅读课本每首诗的“资料信息”;查阅李白的相关知识。 六、小结:
在中国文学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队伍中,李白可谓是无冕之王,他以其出神入化的浪漫主义诗歌艺术,傲岸不屈、蔑视权贵,使其浪漫主义诗歌充满无限魅力。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豪放、飘逸、离奇大胆的夸张、变化莫测的想象。
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