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车床支架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车床支架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查《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切入: L1=25mm 超出: L2=3mm
计算长度: L计= L+ L1+ L2= 300+25+3 = 328 mm 2. 工序Ⅱ
Ⅱ-1-1
宽: 长: 切入: 超出: 计算长度: Ⅱ-1-2
宽: 长: 切入: 超出: 计算长度: Ⅱ-1-3
宽: 长: 切入: 超出: 计算长度: 3. 工序Ⅲ Ⅲ-1-1
直径: 长: 切入: 超出: 计算长度: Ⅲ-1-2
直径: 长: B=140mm L=30mm L1=2mm L2=3mm
L计= L+ L1+ L2= 30+2+3 =35mm B=(140-110)/2 +21=36mm L=30mm L1=4mm L2=3mm
L计= L+ L1+ L2= 30+4+3 =37mm B=140-36-18=86 mm L=30mm L1=25mm L2=3mm
L计= L+ L1+ L2=30+25+3=58mm d=11mm L=20mm L1=5mm L2=2mm
计= L+ L1+ L2=20+5+2=27mm d=17mm L=11mm
10
L
车床支架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切入: L1=2mm 超出: L2=1mm
计算长度: L计= L+ L1+ L2=11+2+1=14mm 4. 工序Ⅳ Ⅳ-1-1
直径: d=18mm 长: L=80mm 切入: 超出: 计算长度: Ⅳ-1-2
直径: 长: 切入: 超出: 计算长度: Ⅳ-1-3
直径: 长: 切入: 超出: 计算长度: 5. 工序Ⅴ Ⅴ-1-1
直径: 长: 切入: 超出: 计算长度: Ⅴ-1-2
直径: 长: 切入: 超出: L1=7mm L2=3mm
L计= L+ L1+ L2=80+7+3=90mm d=19.8mm L=80mm L1=2mm L2=1mm
L计= L+ L1+ L2=80+2+1=83mm d=20mm L=80mm L1=2mm L2=1mm
L计= L+ L1+ L2=80+2+1=83mm d=17mm L=30mm L1=7mm L2=3mm
L计=L+L1+L2=30+7+3=40mm d=17.85mm L=30mm L1=2mm L2=1mm
11
车床支架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计算长度: L计= L+ L1+ L2=30+2+1=33mm Ⅴ-1-3 直径: d=18mm 长: L=30mm 切入: L1=2mm 超出: L2=1mm
计算长度: L计= L+ L1+ L2=30+2+1=33mm 六)切削用量的确定
正确的选择切削用量,对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生产率、降低刀具的损耗以及降低工艺成本都有很大的意义。切削用量的选择与下列因素有关: 1生产率
2加工质量(主要指表面粗糙度)
3切削力所引起的机床―夹具―工件―刀具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形 4工艺系统的振动
5刀具的耐用度,v越大,耐用度越低
选用原则:
a. 先尽量选取大的ap值 b. 其次尽量取大的s值 c. 最后取合适的v值
(一)切深ap的选择
一般平面的加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切深一般等于它的加工余量,而粗加工在留有精加工余量外,应尽量取较大的切深,以一次加工切削其加工余量的为最佳。在本次设计中所有的切深均等于其加工余量,其走刀次数也因而全部为一次走刀。 (二)进给量s的确定
在切深确定后,其进给量s应尽量取大值,但应保证两个基本要求: a. 因切削力所引起的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形不至于使工件的加工尺寸超出公差范围。
b. 表面粗糙度要求
粗加工时,主要是工艺系统变形限制s,而粗糙度的要求不高;
精加工时,粗糙度要求限制s,而工艺系统变形是次要的,s可根据切深ap、粗
12
车床支架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糙度要求,加工方法从工艺人员手册中查出。 (三)切削速度v的选择
切削速度v的选择根据能最大发挥刀具的切削性能(不使刀具磨损太快),尽可能发挥机床的性能(机床的功率)。并且可以很好地保证加工质量(主要是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和降低加工成本(从提高生产率和减小刀具损耗的角度考虑)。
一般的加工方法,如钻、扩、铰、铣、镗的切削用量均可以从手册中查出其范围,再由具体的加工环境,加工方法等确定其具体数值。而大量生产中所应用的流水线的切削用量的选择则有其自身的特点:
1.比普通机床的切削用量约低30%,以减少换刀时间,和机床调整次数, 一般取刀具的耐用度为: 硬质合金铣刀 200分 钻头 300分 扩孔钻 60分 铰刀 70分 镗刀 60分 丝锥 90分
2. 在服从机床本身某一参数下(多数为每分进给量,因组合专用机床的动力头的运动为一定的),兼顾同时工作的不同刀具的合理要求,如孔的一般加工为钻、扩、铰,钻孔的v较高,而扩、铰的略低,但由于机床动力头的运动是一定的,因而可以适当降低钻头的v,而扩、铰的可以适当增加,以求得最高的生产率。
3. 切削用量的选择应使每道工序的时间与流水线节拍相等或小于流水线节拍,并使各道工序的时间定额相接近。 计算过程
工序Ⅰ
Ⅰ-工位1-1 粗铣D面至35,E面至32,Ra12.5
查表,估算:
刀具直径 D=100mm 齿数 Z=10 刀具耐用度 T=200分 切深 ap=3 mm 刀具每齿进给 fz=0.3 mm/齿
1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