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4周)组合阅读 苏教版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4周)组合阅读 苏教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8:07:09

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14周)组合阅读

【诗词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客路青山外”中的“客”与诗中哪几个词相照应?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整,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写得尤为精彩。诗歌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思乡之情。 【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 【丙】,完成第3~7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知之为知之( ) ②是知也( ) ..

③思而不学则殆( ) ④满则覆(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诲女知之乎? ②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5.【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6.【丙】文中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7.【丙】文中孔子“恶而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现代文阅读】

醉太阳 丁立梅

①天阴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几场雨,甚至还罕见地飘了一点雪。春天,姗姗来迟。楼旁的花坛边,几棵野生的婆婆纳,却顺着雨势,率先开了花。粉蓝粉蓝的,泛出隐隐的白,像彩笔轻点的一小朵。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况且,婆婆纳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②雨止。阳光哗啦啦来了。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了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于是,沉睡的草醒了;沉睡的河流醒了;沉睡的树木醒了……昨天看着还光秃秃的柳枝上,今日相见,那上面已爬满嫩绿的芽。水泡泡似的,仿佛吹弹即破。

③春天,在阳光里拔节而长。

④天气暖起来。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了——好暖和啊。爱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换上了裙装。老人们见着了,是要杞人忧天一番的,他们会唠叨:“春要捂,春要捂。”这是老经验,春天最让人麻痹大意,以为暖和着呢,却在不知不觉中受了寒。

⑤一个老妇人,站在一堵院墙外,仰着头,不动,全身呈倾听姿势。院墙内,一排的玉兰树,上面的花苞苞,撑得快破了,像雏鸡就要拱出蛋壳。分别了一冬的鸟儿们,重逢了,从四面八方。它们在那排玉兰树上,快乐地跳来跳去,翅膀上驮着阳光,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积蓄了一冬的话,有的说呢。

⑥老妇人见有人在打量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先自说开了:“听鸟叫呢,叫得真好听。”说完,也不管我答不答话,继续走她的路。我也继续走我的路。却因这春天的偶遇,独自微笑了很久。

⑦一个年轻的母亲,带了小女儿,沿着河边的草坪,一路走一路在寻找。阳光在她们的

衣上、发上跳着舞。我好奇了,问:“找什么呢?”我们在找小虫子呢。”小女孩抢先回答。她的母亲在一边,微笑着认可了她的话。“小虫子?”我有些惊讶了。“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们寻找春天的小虫子!”小女孩见我一脸迷惑,有些得意了,她响亮地告诉我。

⑧哦,这真有意思。我心动了,忍不住也在草丛里寻开了。小蜜蜂出来了没?小瓢虫出来了没?甲壳虫出来了没?小蚂蚁算不算呢?我想那个老师真有颗美好的心,我替这个孩子感到幸运和幸福。

⑨在河边摆地摊的男人,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银饰,摆了一地。阳光照在那些银饰上,流影飞溅。他蹲坐着,头稍稍向前倾着,不时地啄上一啄——他在打盹。听到动静,他睁开眼,坐直了身子。我拿起一只银镯问他:“这个,可是真的?”他答:“当然是真的。”言之凿凿。

⑩我笑笑,放下。走不远,回头,见他泡在一方暖阳里,头渐渐弯下去,弯下去,不时地啄上一啄,像喝醉了酒似的。他继续在打他的盹。春天的太阳,惹人醉。

8.本文首段用不少的文字描写楼旁花坛的景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阅读第②段,“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了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0.文章结尾写道“春天的太阳,惹人醉”,“惹人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11.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请从文章立意的角度比较它们的异同。

【甲】……阳光照在那些银饰上,流影飞溅。他蹲坐着,头稍稍向前倾着,不时地啄上一啄——他在打盹。听到动静,他睁开眼,坐直了身子。我拿起一只银镯问他:“这个,可是真的?”他答:“当然是真的。”言之凿凿。

我笑笑,放下。走不远,回头,见他泡在一方暖阳里,头渐渐弯下去,弯下去,不时地啄上一啄,像喝醉了酒似的。他继续在打他的盹。

【乙】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朱自清《春》) (1)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中“醉”字?

【参考答案】

【诗词鉴赏】

1.乡书、归雁。

2.C(“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陶醉了”有误,应为“这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诗人心中的感伤,由此而引发末句的乡思”)

【文言文阅读】

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是 ②这 ③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④翻倒 4. ①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②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5.—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6.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敧器)的特点;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 7. 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读书)与(实践)应该相互结合。 【现代文阅读】

8.描写花坛之景,可以烘托出春日的到来,也为下文写太阳的出现、人们的沉醉作铺垫。 9.运用拟人的修辞,将阳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充盈、可爱、动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雨后见到阳光时喜悦激动的心情。

10.①太阳唤醒了大自然,春景让人陶醉;②气温升高了,爱美的女孩儿迷醉于裙装;③太阳下的花开、鸟鸣让老妇人着迷;④草坪上母女俩在阳光下找春天里的小虫子的执著、幸福;⑤摆地摊的男人泡暖阳、打瞌睡。

11.(1)相同点:通过写春天里的人的活动,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2)不同点:甲文通过写摆摊人的语言动作来突现“春天的太阳,惹人醉”,而乙文写春天到来,人们都出 来舒活筋骨,各做一份事儿去,表现“春早人勤”.告诉人们要珍惜美好的春色。

12.春天来了,各种美好的景象呈现在自己的眼里了,说醉,其实更是沉浸在这美好的景象里,沉浸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了。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14周)组合阅读 【诗词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客路青山外”中的“客”与诗中哪几个词相照应?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整,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